图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央广网发 浙江自贸区管委会提供)

  央广网宁波4月4日消息(记者杜金明 通讯员赵正豪 黄波 项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浙江自贸区)挂牌成立3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复公布《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赋权26条”)。这份新一轮改革红利,浙江自贸区和油气企业已经期盼多年。

  从“不产一滴油”到初步形成万亿级油气产业格局,3年来,中国国内唯一一个以油气全产业链建设为特色的的浙江自贸区,积极争取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在开放发展油气全产业链时,摸清油气行业堵点、海纳政策赋权诉求,同时背靠长三角经济腹地优势,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持续驰骋在海陆内外联动发展进程中。

  先行先试:争取更大改革自主权

  浙江自贸区挂牌成立后,油气全产业链建设遇到不少体制机制壁垒。在党的十九大提出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的契机下,浙江自贸区抓住时代机遇先行先试,为油气产业争取政策红利。

  “现在看到的‘赋权26条’,实际上耗时近3年,因为涉及部门复杂、政策突破点多,所以难度非常大。”浙江自贸区政策法规局政策法规处处长邵哲一介绍,涉及的政策诉求,大多是油气全产业链建设过程中碰到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赋权对油气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据了解,“赋权26条”围绕浙江自贸区油气产业发展需要,从引进油品贸易国际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石化炼化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油品流通领域市场化配置能力等11个领域提出了26项具体支持措施。

  比如浙江自贸区原来面临着成品油产能过剩问题,赋权后,将进一步提高浙江自贸区成品油出口配额,尤其为油气民营企业拓宽外销路径。

  “赋权26条”是浙江自贸区探索更大改革自主权的生动实践。浙江自贸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夏文忠表示,这将有利于浙江自贸区推动油气全产业链建设,打造体制机制灵活、生产要素充分流动、高度对接国际标准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背靠腹地:浙沪联动释放能量

  浙江自贸区所处舟山,舟山是中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重要海上门户。“赋权26条”的争取成功,离不开舟山通江达海临近国际主航道区位优势、背靠长三角经济腹地优势支撑。

  “长三角本身走在中国对外开放前沿,而浙江自贸区利用有限空间也起到对外开放的引领作用。”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委员会党委书记、副院长易传剑认为,浙江自贸区在探索油气产业发展时,较好地发挥了长三角的杠杆撬动作用。

  在油品贸易上,浙沪两地展开了“强强联合”。2018年3月,浙江自贸区与上海期货交易所达成“期现结合”合作协议,以“期现合作”为纽带,建设以油品为主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

  “我们完成了中国首单保税燃料油期货仓单交割品直供业务,‘浙江国际油品交易中心报价专区’也已经在上期所标准仓单交易平台上线。”浙江自贸区政策法规局副局长胡朝麟介绍,目前,舟山已有6个仓库成为上期所原油和保税燃料油期货交割仓,初步确立了舟山作为上海期货交易所原油、燃料油期货重要交割地的行业地位。

  不仅是油品交易,浙江自贸区也积极和上海一起谋划两地交通要道、深水港建设等,多方面联动释放发展动能。

  互联互通:辐射带动长三角

  搭乘长三角东风推动区域合作的同时,浙江自贸区还转发展力为辐射力,通过互联互通辐射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浙江自贸区是加速长三角一体化、服务中国开放大局的核心载体之一。”易传剑谈及,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浙江自贸区在制度创新、“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以及交通、港口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助力。

  以中国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项目“舟山天然气连接管线”为例,该管道建设联通浙江全域,建成后的天然气管道总长预计4100公里,为浙江实现天然气“县县通”目标。

  “布局管道的基础上,建设中的新奥舟山天然气接收站则作为保障供应的重要气源。”新奥(舟山)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斌表示,未来可实现接收站通过管道高效外输,也可以通过天然气小船江海联运,辐射沿海及长江经济带,充分释放接收站产能。

  除了管道等基础设置的互联互通,浙江自贸区3年来也加速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

  在通关便利化方面,浙江自贸区推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运输工具(船舶)“一单四报”、保税船用燃料油跨关区跨港区直供等制度创新成果,不仅促进了舟山、宁波、温州等浙江省内沿海港口的合作,而且加强了浙江与南京、上海等关区联动。

  从制度改革到创新发展,从享受红利到释放福利,挂牌成立3年来,浙江自贸区在油气产业建设上不断先行先试,以长三角腹地联动中国油气全产业链建设,以港口竞争优势澎湃中国改革开放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