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厦门6月9日消息(记者陈庚 通讯员欧阳桂莲)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一场以“与海共生·同享厦门经验”为主题的《海洋综合管理》蓝皮书(中文版)发布会暨海洋可持续创新发展云峰会当天在厦门大学召开,“厦门经验”成为与会嘉宾关注的焦点。

与会嘉宾手捧《海洋综合管理》蓝皮书合影(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据悉,《海洋综合管理》蓝皮书是受可持续海洋经济高级别小组(High Level Panel for a Sustainable Ocean Economy)委托,由挪威海洋与北极研究中心主任Jan-Gunnar Winther教授和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戴民汉领衔编写的,厦门作为唯一的一个城市案例被写入蓝皮书。

  可持续海洋经济高级别小组成立于2018年9月,由14位现任政府首脑组成,在政策、治理、技术和金融方面致力于推动大胆、务实的海洋“健康和财富”解决方案,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人类和地球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当天的发布会上,厦门大学戴民汉院士介绍了这本蓝皮书的基本内容,该蓝皮书梳理、归纳美国、挪威、东南亚珊瑚三角区、塞舌尔和中国(厦门)5个国家/地区开展海洋综合管理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总结现有政策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套实践海洋综合管理的步骤和指导原则,并阐明加快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契机,具体包括:科学知识的应用、公私伙伴关系的建立、利益相关方的参与、能力建设提升、规章制度的执行及适应性解决方案的制定。他提出,海洋是个高度动态的变化系统,海洋综合管理时不我待,“天人合一、人海合一”,需要海洋综合管理、科技先行。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潘新春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海洋综合管理概念的少数国家之一,从1980年正式提出后,就不断围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统筹解决用海管海矛盾,综合开展海洋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同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包括海洋政策、法律、规划、技术标准等在内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并不断强化能力建设,从国家、省市等各层级,构建我国的综合管理体系。

  在他看来,《海洋综合管理》蓝皮书的发布,将对我国和世界沿海国家的海洋管理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提出的全球海洋治理方案,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有助于带动海洋命运共同体成为全球共识,为构建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据厦门市海洋发展局总工程师林怀远介绍,厦门自从1994年开始开展海岸带综合管理以来,在减少陆源污染、保护海洋生物栖息地、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修复海洋生物系统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通过努力,厦门市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基本保持了海洋生态环境的总体水平。

  记者在会上获悉,厦门海岸带综合管理“立法先行、集中协调、科技支撑、综合执法、公众参与”的具体做法已被总结为“厦门模式”,在国内外交流分享,并为东南亚国际培养大批海洋管理人才。厦门因此获得了东亚海域环境管理区域项目组织(PEMSEA)颁发的东亚海岸带管理领域的最高奖项——“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杰出成就奖”。

  在这其中,厦门大学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发挥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先锋作用,为厦门25年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在厦门市海洋管理协调领导小组的管理机制下,厦门市成立了来自高校、科研机构、业务部门专家组成的海洋专家组,厦门大学洪华生教授担任了首任组长,领导专家组成员提供了海洋污染治理、海洋空间规划、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海洋生物资源修复和保护、海洋生态补偿标准等全方位的科技支撑,为顺利开展海岸带综合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据主办方介绍,可持续海洋经济高级别小组委托来自47个国家的200多名世界顶尖专家学者撰写一系列蓝皮书,为其最终发布的关于海洋经济对可持续发展重要性核心报告提供重要支撑。《海洋综合管理》蓝皮书为其中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