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本心》----戏剧曲艺类(央广网发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提供)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催生出数不胜数、千姿百态的文艺载体。戏曲曲艺类的形态应该算得上是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其中既有以“唱念做打”来演绎主题的各种戏曲,又有用“口语说唱”来表现内容的众多曲艺。它们虽历经沧桑砥砺,几经沉浮,但从未止步,如同千万条涓涓细流融入江河,最终汇聚成为最具民族特点和风格的中华文化大海洋。而它们在现今社会的生存与传承,也经历了不尽一致的艰辛坎坷,渗透着各不相同的甜酸苦辣。

  起源于原始歌舞的中国戏曲,有着三百六十种之多,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的戏曲百花苑。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剧种为核心,川剧、沪剧、曲剧、汉剧、粤剧、梆子、老腔等地方声腔剧种各领风骚,老一辈德高望重的名角大腕、曾为中国戏曲的发展、完善和传承呕心沥血,奉献毕生。

  传承二字在中国的文化里有着特殊的意义。父传子,老传新,这种威严又亲密的感觉,带着宗族文化特殊的使命感。在戏剧上表现尤甚。传承、发展、弘扬,这是非遗保护的核心要义,正是它驱动着无数非遗传承人无怨无悔,投入其中。对于以“口语说唱”为特征的曲艺曲种,同样倾注了自己的那份执着。在非遗保护这面号令旗帜的引领下,他们深入乡村小镇、荒僻山野,挖掘抢救活在民间的400多种曲艺曲种,让群众喜闻乐见的花灯花鼓,琴书评话、相声杂耍,重新焕发出艺术的璀璨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