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首台“穿洋”盾构机成功始发(央广记者 郑澍 摄)

  央广网广州6月28日消息(记者郑澍 通讯员粤水轩 粤海宣)28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首台“穿洋”盾构机成功始发,标志着这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标志性项目正式迈入“穿洋过江”施工新阶段。

 

  今天上午11时30分,随着52米深的工作井传出盾构机刀盘缓缓转动声响,总长104米、重达1219吨、直径8.6米的“粤海36号”盾构机在广州市南沙区狮子洋畔成功始发,将从洋底十几米向东掘进至广州市番禺区海鸥岛,掘进全长3398米,穿越5条断裂破碎带,盾构隧洞最深近60米(约20层楼高),意味着隧洞离海平面距离约60米,洋底围岩富含地下水,环境极其复杂,地质及施工风险在国内水利行业罕见,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施工工期最长的盾构隧洞之一,可谓是这项超级水利工程的“咽喉”部位。待未来打通该关键节点后,粤港澳大湾区将建成首条跨海输水盾构隧洞,这也为工程全线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首台“穿洋”盾构机成功始发(央广网发 广东省水利厅供图)

  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灿阳介绍,穿越狮子洋最大的困难就是这一段的地质结构非常复杂。根据钻探,在盾构区间有5处断裂带。第二个困难是在海底,有可能会形成一些通道。如果有通道,那也是非常危险的,所以难度非常大。

  自2019年5月开工以来,B3标建设者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在遭遇断裂破碎带渗漏水急险之际,他们昼夜不停,水中抢险,化险为夷;在工程全线50米以上的系列超深盾构工作井中,他们创下了首个完成首幅地连墙浇筑、首个完成压顶梁施工、首个完成内衬结构施工等多项“第一”,对工程全线超深盾构工作井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本次盾构施工项目属于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B3标,该标段横跨广州、东莞两市,线路总长11.36公里,干线设计输水流量为60立方米/秒,盾构隧洞外径8.3米、内径6.4米。

  杜灿阳说,广东的水系主要由东江西江和北江组成,东江以全省18%的水资源支撑28%的人口和48%的GDP。东江上的取水已经达到了38.3%,达到了逼近国际公认40%警戒线。由于西江的年均总净流量远大于东江,所以东部地区,特别像深圳、东莞,还有惠州、广州的一些地方,在大湾区的整个格局下发展非常迅猛,用水需求激增,从西江引水到东部,也是改善水生态的一个非常好的举措。

  广东省水利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蔡泽辉表示,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共计48台盾构机,今年将力争实现28台盾构机始发、完成50亿元投资,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作出更大贡献。工程建成后,西江和东江可以水源互补、丰枯调剂,惠及粤港澳大湾区5000多万人口,可以有效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生活生产缺水以及东江流域生态用水被挤占等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