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7月31日消息(记者郑澍 通讯员侯小欣)7月29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认真落实了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相关工作要求,吸收了民法典立法精神,凸显了广东特色,对检察公益诉讼服务保障“双区”建设、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重点领域工作和机制建设、调查核实措施、惩罚性赔偿制度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决定》的出台,为进一步推进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据了解,2017年7月以来,广东省检察机关共审查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0257件,立案15409件,办理诉前程序案件12728件,提起公益诉讼639件,各项办案指标位居全国前列。2019年度有6个案件获评最高人民检察院典型案例。通过办案督促修复水源地、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等1.5万亩;督促清理固体废物37.3万吨;督促查处、收回假冒伪劣食品20.9吨;督促查处、收回假药、走私药品503种价值66万元;督促整改违法企业598家;索赔生态环境及食药品安全领域赔偿金16.2亿元;督促收回土地使用权出让金1.5亿元;督促保护、收回国家所有财产和权益的价值6.9亿元。推动建立了涉及周边5个省份、7大水域和19个地级市的“护江”、“护海”公益诉讼协作网络。

  一是持续在生态环境领域发力,服务保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省院督导办理的“练江流域专案”,被高检院誉为开创了“全流域、跨区域、大兵团作战”的成功经验。深入推进“守护海洋”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立案464件,发出行政诉前检察建议354份,提起公益诉讼36件,办案数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东莞市检察院支持市环境科学学会起诉案,以及督促沙田镇政府起诉案,分别入选2019年度全国检察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云浮市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向盗采河沙、倾倒固废的涉黑组织追偿生态资源损失约3300万元,对涉黑组织“打财断血”,获得中央政法委肯定。广州市从化区检察院与林业部门共同设立5000亩公益诉讼补种复绿基地并联签实施办法,建立了全国最大的公益诉讼补种复绿基地。

  二是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省检察院加大食用农产品、网络餐饮、水源地保护、保健食品药品、速冻食品等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力度,先后在全省部署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专项监督,以及维护食品安全“四个最严”专项监督工作。其中,广州市检察院办理制售假盐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系列案,是全国首例检察机关提出十倍惩罚性赔偿并获法院判决支持的案件,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3.15”案例。佛山市检察院对某饮品公司等生产、销售含软性毒品饮料案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索赔金额1.7亿多元。广州、云浮检察机关针对凉茶商行非法添加西药的问题,督促行政机关开展专项整治。珠海、中山、江门、肇庆、湛江检察机关督促行政机关对“美团”“饿了么”等网络餐饮平台经营的商铺进行拉网式排查。深圳市检察院开展“疫苗问题”公益诉讼检察专项监督,加强对疫苗质量的监管,确保疫苗安全。

  三是聚焦国有财产和国有土地保护,维护国有财产不受侵犯。针对政策性奖励、补贴、社保金、人防异地建设费等领域存在的发放、征收不规范问题,充分发挥诉前程序作用,助力依法行政,守好国有财产的司法防线。省检察院立案办理违规发放涉刑人员养老金案,在全省部署统一行动,初步排查违规发放对象三千余人,涉及金额二千多万元,现已启动诉前程序,督促行政机关积极履职。潮州市两级检察院上下联动,发出行政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追缴拖欠14年的国有土地出让金1.36亿元。肇庆市检察机关督促水务部门依法履职,追回被长期拖欠的水资源费2791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