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0月10日消息(记者雷恺)由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河北博物院联合举办的“父子家国——汉代中山王陵及王室墓出土文物特展”10月10日在汉阳陵考古陈列馆临展厅正式对公众开放。

  本次展览是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作为全国最具代表性的汉代帝陵遗址博物馆,联手河北博物院深度挖掘河北珍贵文化遗产内涵,以汉景帝刘启、中山靖王刘胜的父与子、帝与王的血缘家国纽带为线索进行的一次开拓性实践。该展参展文物90件(组),以中山靖王刘胜夫妇、中山怀王刘修、中山简王刘焉等王族陵墓等中山王陵精品文物为主,其中一级文物17件、二级文物26件、三级文物27件。文物等级高、品类丰,首次群体亮相陕西,具有较高的审美和学术价值。

  展览第一单元“大汉皇子 河北封邦”,概述汉代中山国及中山王族的历史,介绍汉代中山王陵及王室墓的重点考古发现情况,为观众理解展出文物进行铺垫、提供背景参考;第二单元“君子攸乐 长安宁康”,展出错金银鸟篆文铜壶、熊足铜鼎、金银医针等具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生活用器,结合文献中山靖王刘胜“乐酒好内”的记载,诠释“文景之治”及汉代经济社会稳步迈进这一背景下诸侯王养尊处优、歌舞升平的日常生活;第三单元“永为藩屏 汉室兴昌”,聚焦两汉中山王的身份与责任,结合汉代削减地方势力、强化中央集权的历史事实,透过中山王室陵墓出土的兵器、车马器、金属货币等重点文物,深入解读汉代削藩政策对诸侯王政治地位、价值取向的影响;第四单元“魂魄以灵 昭昭未央”,以河北定州北庄汉墓出土的珍贵文物——东汉中山简王刘焉鎏金铜缕玉衣为核心,介绍汉代中山王及王室成员专门用于丧葬器物,与王族的“今生”紧密衔接,再现丧葬仪礼、升仙思想等“来世”内容。展览带领观众走近汉代诸侯王,解读帝制初期集权不断加强、封国权力逐渐削弱这一历史转变中诸侯王的生命历程,品读汉代丧葬观念中“长乐未央”的浪漫期冀。

  汉中山国位于今河北省中南部太行山东麓,都于卢奴(今河北定州),绵延两汉329年。历代王陵及贵族墓规模宏大、内涵丰富,文物数量多、工艺精、等级高。其中,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百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陵,全方位再现了汉代诸侯王的生命轨迹,充分反映了皇帝与诸侯王之间的“父子家国”纽带,透射出“文景之治”及汉代经济稳步迈进这一大背景下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盛况。“陵墓若都邑”,帝陵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物化载体,王陵亦是区域政治文化的集中代表。在汉景帝阳陵举办该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富有汉文化特色的参展文物契合汉阳陵文物资源属性,既能反映“家国一体”帝制背景下诸侯王在地方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血缘政治关联,又能彰显汉代河北区域文化特色,以物证史、透物见人。

  为扩大展览社会影响力,增进公众对展览内容的了解和认知,特邀河北博物院院长、文博研究员罗向军作题为《探秘两中山》专题讲座,以河北博物院专题基本陈列“战国雄风”“大汉绝唱”及其战国中山王铭文铜器、西汉长信宫灯、金缕玉衣等国宝级文物展品为焦点,讲述考古大发现背后与文献记载之外战国中山国、汉代中山国两大地方经济文化实体的历史,带领公众走近考古与博物馆,探索历史上河北“两中山”的奥秘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