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10月12日消息(记者桂园)济南市政府近日发布《关于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指出,到2025年“十四五”末,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1.9亿立方米以内,到2030年,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2.57亿立方米以内,2025年再生水回用率达到40%;2025年底前,全市90%以上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正常降水年份,实现泉水持续喷涌,重要河湖生态水量得到保障,加快“泉城文化景观”申报世界遗产工作。
“意见”提出,强化排水管理,打造优美环境。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济南东站片区污水处理厂、唐冶新区污水处理厂,高新区水质净化厂改扩建工程,玉顶山污水处理站、雪山污水处理站等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7.5万吨/日。扎实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到2025年,除老城区外,市区范围内市政道路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提高城市污水收集能力。完成党家、陡沟、济微路、段店等区域污水管网完善工程,加快完善东部城区、西部城区、小清河以北片区和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污水收集系统。对城区市政污水管网进行全面清淤检测,根治管网病害,实现污水纳管、清水入河。到2025年,基本形成运行高效的污水管网系统。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到2025年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加强水环境治理。按照“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宜游”的总体目标,持续开展小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推进城区河道有水工程。统筹考虑防洪、生态、景观功能,系统治理刘公河、土河、杨家河,实施全福河、柳行河、万盛大沟等河道有水工程及大辛河、腊山河等河道生态治理,全面改善城区水生态质量。
“意见”指出,加强泉水保护,彰显泉城特色。加大依法保泉力度。按照《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济南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落实泉水保护目标和职责,建立市区两级泉水保护互动机制。加大泉水补给区保护力度。按照涵源保泉至上的原则,严控泉水直接补给区、泉水重点渗漏带、城市河道水系、城市山体四条保泉生态控制红线。
实施泉水景观打造提升。全面梳理名泉现状和文化渊源,以历代七十二名泉为重点,统筹考虑周边其他名泉,结合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和旅游资源要素,保护和提升名泉及周边文化景观风貌。2025年完成重点名泉景观提升,将名泉“打造成景、串联成线、组团成片”,形成覆盖主要泉水景观的多条泉水游精品旅游线路。
加快泉水申遗工作。积极推进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报世界遗产工作,进一步完善遗产要素的本体保护和修复,提升环境风貌。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要求,加快推进济南泉城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地方立法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