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10月15日消息(记者吴新伟)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昨公布重庆考古研究成果:全市登录不可移动文物达25908处,居全国第12位。众多考古发现表明,重庆是中国史前文化序列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拥有作为长江上游史前人类乐园的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文化基因的重要构成部分。

  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重庆巫山县巫山猿人化石,距今214万年。该发现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巫山人”化石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登录不可移动文物中地下文物17228处、石窟寺917处,为考古工作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提供了丰厚土壤。

  近年来,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有2个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2年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2019年合川区钓鱼城范家堰遗址)。

  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白九江介绍,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考古人艰苦努力,重庆考古构建起重庆历史文化序列的基本框架,大幅延伸了巴渝文化的源头及轴线,实证了巴渝文化参与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丰富了巴渝文化的历史内涵。巴渝文化与周边文化的融合交流,共同谱写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近20余年来,重庆市出土文物及标本19万余件(套)。三峡考古的成功开展,直接促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万州三峡移民纪念馆、巫山博物馆、忠州博物馆、夔州博物馆、云阳博物馆等三峡库区博物馆群的诞生。

  合川钓鱼城、涪陵白鹤梁列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并成为国家申遗重点培育项目。钓鱼城遗址还入选国家150处大遗址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近年来,重庆还先后启动万州天生城、巫山龙骨坡、奉节白帝城、渝中老鼓楼、江津石佛寺等市级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重点推进三峡考古遗址公园群建设。

  下一步,重庆将重点谋划东亚早期人类探源、巴文化起源、巴渝石窟寺考古、重庆古代城址考古、古代手工业遗址考古等重点项目,深化考古价值挖掘研究,讲好中国故事、重庆故事。

  同时,重庆还将实施一批重大考古遗址项目,建成合川区钓鱼城遗址、渝中区老鼓楼遗址等遗址公园,大力推进忠县皇华城遗址、万州区天生城遗址、奉节县白帝城遗址等三峡考古遗址公园群建设,开展以大足石刻为重点的石窟寺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