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大理10月27日消息(记者张雷)10月23日下午,“同饮一江水、共话澜湄情”2020澜湄万里行采访团一行离开迪庆藏族自治州,沿214国道向南320多公里,前往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采访。

  24日上午,采访团乘车来到洱海生态廊道,换乘坐电瓶车沿着试运营仅一个多月的12公里生态廊道前行。尽管天空飘起了小雨,还是有不少市民和游客,沿着洱海生态廊道散步、跑步或骑共享单车,一边赏风景一边健身,还有4对新人在烟雨迷蒙的湖边拍摄婚纱照。途中,不时可见到身穿“红马甲”的生态管护员在打捞湖边的水草,还有不少搁置在湖边的小渔船。

在洱海拍摄婚纱照(央广记者张雷 摄)

  下车走到洱海边,只见湖面上瓢着一片片绿叶和黄蕊小白花,还有几只水鸭在其间穿游嬉戏。讲解员告诉记者,这就是被当地人戏称为“水性杨花”的海菜花,可以说是洱海的“水质风向标”,过去点状分布的海菜花今年成片生长,说明洱海水质明显改善。

  洱海是仅次于滇池的云南第二大湖,湖水面积约250平方公里,湖水从西洱河流出,流合澜沧江第二大支流漾濞江,汇入澜沧江。1996 年、2003 年,洱海两次大面积暴发蓝藻,敲响了洱海水生态保护的警钟。

  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实地建设工程指挥部行政部副部长李学鑫介绍,为修复洱海生态,大理州、市实施了污水垃圾处置、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清水入湖、环湖生态防护等截污治污“五大体系”建设。生态廊道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大工程,最终将建设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目前对23 个村 1806 户居民进行生态搬迁,实行退田、退塘、退房、禁渔,洱海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洱海“水质风向标海菜花成片生长(李政波摄)

  下午,采访团前往紧邻洱海的湾桥镇古生村采访,村口戏台上正在上演白族大本曲说唱。古生村党支部书记何桥坤介绍,要编排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说唱艺术广为传唱,不断增强环湖各族群众保护洱海生态、建设美好家园的意识。

  随后,采访团来到喜洲古镇周城村,参观采访古镇民宿、白族扎染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扎染博物馆,与游客们一同体验扎染染制过程。

  夜幕降临,采访团来到大理古城。尽管深秋的夜晚已透着凉意,但古城纵横交错的街道上依然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市民和游客们尽情享受着生态美好带来的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