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11月4日消息(记者郑澍 通讯员黄艳 吴立坚)金秋的云南临沧凤庆红塘村菊花种植园,游人如织,漫山盛开的菊花分外夺目,放眼过去,一片金黄花海。

  这里是“中山大学产业帮扶项目高原生态金丝皇菊种植基地”,与不远处的云保高速清水河大桥遥遥相望,不少游客正是为遍山的菊花而来。

中山大学帮扶红塘村产业项目标示牌(2020年10月9日摄)。(央广网 许文舟 摄)

  不过,这里一年前还是红塘村一个易地搬迁安置点附近的闲置土地。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里的土壤是一种红黏土,一下雨总会有红土水流下来。

  “我们经过调研,向县、镇党委申请取得安置点临近92亩闲置公有土地使用权,作为发展乡村产业、培育集体经济的基础资源。”作为中山大学驻红塘村第一书记蓝澍德说。

  2019年底红塘村被评为“云南省美丽乡村”,并列入凤庆县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名单,并正式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如何让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去年7月从千里之外的中山大学来到红塘村对口扶贫干部蓝澍德寻思着。

红塘村金丝皇菊种植基地(2020年10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央广网发 朱睿南 摄)

  云南临沧属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土壤肥沃,恒春气候特征突出,尤其适合花木草药种植。

  中山大学扶贫工作组与红塘村“两委”通过调研,选定集食用、观赏、药用价值一体的金丝皇菊作为先期植入产,希望使产业基地能够衍生出生产与观光价值。通过菊花园的建设,吸引凤庆县城客群,激活城郊周末经济。

  经过前期准备工作和地校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高原生态金丝皇菊基地从2019年12月启动土地整理,今年2月开耕,不到一年这里就成为了游人的“打卡地”。

  据村委统计,今年10月6日试开园至今,共接待县区游客4000人次,光景区门票收入已达到4万元。

  意想不到的观光效益,让红塘村支部书记郭洪生欣喜不已,更重要的是金丝皇菊产业给农民就业务工提供方便。整个建设全过程共带动了农民务工700人次,解决附近40户贫困户就业问题。

红塘村村民手捧收获的菊花笑容灿烂(2020109日摄)。(央广网发 许文舟 摄)

  “下一步,我们要扩大规模,把乡村旅游做实做强。中山大学用自己专业学科优势,给我们做规划、做辅导,手把手的帮扶让金丝皇菊园不到一年就见到效益。”郭洪生说。

  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的政策和中山大学的全力帮扶,红塘村民收入增加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一天80元的采摘费,就近打工都能存下来!”说起这片菊花园,红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明凤黝黑的脸难掩笑容。她家原来只能靠外出打工和种植一点茶叶,“但是在大城市打工,开销大存不下钱。在家门口菊花园打工,做上个大半年,能存下1万多块呢!另外半年也不耽误地里的农活和看家里的小孩。”

红塘村村民正在中山大学扶贫车间里摆放新鲜菊花准备烤制(2020109日摄)。(央广网发 许文舟 摄)

  今年50岁的郭军生是一名老党员,现在负责菊花基地的管护,组织工人来基地薅草、剪枝、采摘。“有些搬下来安置点的贫困户,以前生活靠国家低保,现在有了菊花基地,就有活路(意思是工作)可做了。扶贫工作搞这些项目,对农民是是实实在在的收入、看得见的盼头。”

  菊花把游人引来,生意也就跟着人来了。26岁的村民郭慧是红塘村桃树坡农民,她瞅准菊花旅游带来的商机,在菊花园卖小吃。“周末一天就有几百块的收入!这在我们这里已经非常可观。”

  旅游产业只是菊花的价值之一,金丝皇菊本身具有药用价值。为此蓝澍德专门向中山大学报告,争取到学校20万元产业专项扶贫资金支持红塘村建设金丝皇菊加工扶贫车间,将菊花烤制为菊花干品。而中山大学的中草药科研享誉国内,给菊花的加工和销售都带去了专业的规划指导和实实在在的帮助。今后将进一步探索开发菊花制品、菊花和茶叶融合饮品等。

远眺红塘村金丝皇菊种植基地(2020年10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央广网发 朱睿南 摄)

  郭洪生说,红塘村曾经是个深度贫困村,如今的变化来自于党中央的对口扶贫政策,也得益于中山大学以高校扶贫特有的科学严谨精神,用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方法,不断做好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宏观布局,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这些年来,乡村面容变好了、变美了,村集体也有产业了,如今又有菊花园,我们群众和村集体的增收又多了一个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