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1月14日消息(记者雷恺)11月14日—15日,“第九届中国语言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问题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围绕“语言学的跨学科、跨文化研究”这一总议题,与会者就语言学的本土化与跨文化研究、语言学交叉研究的前沿话题与发展趋势、经典诠释与古典学的现代演进、语言与现代社会治理、“一带一路”的语言分布和语言政策研究、西北地区的语言关系与民族和谐研究等几个方面作了精彩纷呈的主旨发言,并展开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

  围绕“语言学的跨学科、跨文化研究”这一总议题,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副书记魏晖教授在题为“迈向工程化的国际中文教育”的报告中强调,国际中文教育规模越来越大,人才需求类型越来越多样,教学过程越来越需要规范、先进技术越来越得到应用,实施工程化的国际中文教育成为一种选择;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赵世举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语言文字领域应积极回应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大力推进语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自身现代化,全面服务社会公众治理现代化,主动助力相关领域现代化;浙江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张先亮教授从语言生态视角切入,分析语言与贫困的作用特点及路径;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吴长安教授就如何深化构式研究的路径提出了思考;中国人民大学陈前瑞教授在题为“汉语方言动词变音的形义关系与形态地位”的报告中,从跨方言、跨语言比较的视角出发,分析汉语方言变音形义关系的多样性与一致性,检视一元有界论不易解释的一组围观现象及其分布的区域性,从形态类型学的角度总结汉语变音的形态地位;北京语言大学卢德平教授以语言景观为出发点,指出从语言浓缩经验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语言景观、公益活动、社区互助等多种实践文本形式,表现了中国社会政治思维的基本特征;陕西师范大学胡安顺教授对《诗经》的节律进行了初步考察,指出,《诗经》中的四字诗句基本上由两个节拍构成,节奏格式为二二,具体有平平、仄仄、仄平和平仄等四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