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11月20日消息(记者郑澍)5G通讯、AI芯片、光纤声呐、水上行者、激光照明、粒子超人、小鹿萌妈……一个个创意十足又前景广阔的项目出现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的赛场上。

  本届大赛总决赛于17—20日在广东华南理工大学举行,大赛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打造了一场汇聚世界“双创”青年同场竞技、相互促进、人文交流的国际盛会。

  大赛参赛项目涉及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高端制造、医学生物、环境保护、能源开发、新材料、文化创意、公益服务等各个领域,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紧密结合。共有164个中国大陆参赛项目、23个中国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和111个国际参赛项目从全球147万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参与总决赛比赛。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星网测通”项目获得本届大赛冠军,来自清华大学的“高能效工业边缘AI芯片及应用”等2个项目获得亚军,来自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学院的“JetPack MAI”等3个项目获得季军;宁波大学“甬乌水产-全球唯一规模化乌贼苗种供应商”项目获得最佳带动就业奖,华南理工大学“大隐科技——四维隐身吸波蜂窝开创者”项目获得最佳创意奖,同济大学“同驭汽车——线控制动系统行业领导者”项目获得最具商业价值奖。此外,大赛共产生金奖159项,其中高教主赛道110项,职教赛道25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24项。萌芽版块共产生创新创业潜力奖20项。

  敢闯会创,激发青年学生创造力

  大赛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集中展示了蕴含在青年学生中的创新力量。项目科技水平大幅提升,从模式创新逐步转向技术创新,大批高精尖项目竞相涌现,体现了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量子信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前沿趋势和最新成果,很多项目都已经进入行业发展的“无人区”,或者成为行业领跑者,青年学子创新创业的热情被激发点燃。

  本届大赛冠军项目“星网测通”,针对卫星互联网现有产品测不准、测不快、测不了、测不起的痛点问题,历时12年,发明了系列测量仪,打破了国外对我国航天领域测量技术的严格封锁,解决了制约我国通信卫星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产品支持了北斗、天通、中星等多颗卫星的研制工作。该项目主持人、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最年青的获奖者宋哲博士信心满满地说:“我们的梦想,就是希望将来中国发射的全部卫星都能由我们来守护!”

  百国千校,彰显创新创业国际范

  本届大赛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将原国际赛道并入高教主赛道,邀请国外高校尤其是世界知名院校积极参赛,努力打造世界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双创全球平台。大赛积极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化危为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了一场创新创业“云”盛会,形成了一道展现我国软实力、巧实力,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亮丽风景线。

  入围本届金奖争夺赛的国际参赛项目数量达到了历史之最,最终共有40个国际项目获得金奖。来自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E-Mental Health”项目、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Advanced Robot-assisted System for Dental Surgery”项目以及来自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学院的“JetPack MAI”从众多国际项目中脱颖而出、入围冠军争夺赛并获得大赛季军。

  除了主体赛事以外,在决赛期间,本届大赛还组织了“智创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智绘未来”世界湾区高等教育论坛、“智联未来”全球独角兽企业尖峰论坛、“智享未来”全球青年学术大咖面对面、“智投未来”资源对接会等一系列丰富精彩的活动,真正搭建起一个全球性的创新创业交流平台。截至19日,大赛已经资源对接450多个项目,累计达成投资意向36亿元,比第五届大赛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