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德元院士作主题报告(央广网记者 郑澍 摄)

  央广网广州12月1日消息(记者郑澍)11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创新高端论坛在广州举办。论坛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傅伯杰院士、中国科学院洪德元院士、中山大学彭少麟教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闫俊华研究员等作主题报告,围绕大湾区建设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区域合作机制体制的创新等领域开展学术交流,共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创新在大湾区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助力广东生态文明建设与创新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在《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中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区域协同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打造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的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傅伯杰指出,“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关键是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而科技,是解决资源利用问题的关键。比如研发新材料、研发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同时,科技也是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经济创新和竞争力增强提供支撑。傅伯杰建议,大湾区要深入分析多系统耦合集成机制,构建面向可持续的大湾区人地系统耦合模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洪德元带来了《濒危物种保护应放在中国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最突出位置》的内容分享。洪德元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他在芍药科、玄参科、桔梗科和鸭跖草科植物分类和系统学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洪德元以大花黄牡丹被滥采滥挖为例说明,保护单元的科学确定的重要性。他指出,“非濒危物种按濒危物种保护,将劳而无功;而真正的濒危物种则不被关注。科学的保护策略的制定必须有深入的保护生物学研究为基础,要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进而进行有效的保护。”洪德元建议,不以点数(IF)评估分类学研究的贡献与水平,保留和壮大分类学队伍,制定客观的保护单元。

  本次论坛,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主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生态学会、广东科技新闻工作者协会承办,论坛采用线上+线下联合主办的形式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