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乌鲁木齐1月12日消息(记者张孝成 通讯员刘大为 吴国勋)在新疆166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有一个1.5万人的团队,用双脚丈量大地,将金融扶持政策、小额信贷投向全疆超9成的县市。五年来,累计投放产业扶贫贷款近1700亿元,为36万户贫困户精准发放151亿元扶贫小额信贷。前不久,这个名为新疆农村信用社的团队获得新疆银行业协会“支持脱贫攻坚贡献奖”一等奖。

  同时,这个团队还选派972名干部员工驻村工作“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接力帮扶大漠戈壁边缘的39个贫困村,7年来累计自投和争取项目资金3.2亿元,带动1.7万人脱贫。其负责人表示:“新发展阶段,我们将继续下细功夫、硬功夫、实功夫,全面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

  下“细功夫”:扶贫小额信贷覆盖“最远一家人”

  福海县是新疆北部的高纬度高寒区。前几年,这个县阔克阿尕什乡农民韩国庆,因盲目扩大种植规模栽了跟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他听说农信社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便到乡信用社申请。虽然韩国庆符合条件,但信贷员并没有马上发放贷款,而是和他一同走访调查,帮他分析市场行情,建议他跳出“土地”,转型从事养殖。

  “以后在养殖中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来找我。”伴随着5万元贷款的,是信贷员贴心的话语。在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下,韩国庆逐步走出了困境,如今他已经有了150只羊和10头牛“满圈的财产”。

新疆农信社信贷员走进吉木萨尔县贫困户哈那哈持·巴代里的养殖点进行信贷检查 (央广网发 通讯员刘大为 摄)

  今年疫情期间,新疆农信社因时而变,印发了“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基层行社通过容缺办贷、展期续贷、延长期限,解决贫困户遇到的信贷难题。各基层行社针对贫困户“小额、分散、急需”的资金需求特点,简化贷款审批、发放流程,先后为17万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8亿元。

  小额信贷“贷得出”,还要“用得好、收得回”。为此,新疆农村信用社建立完善“双组长”负总责,分管领导专职专抓、其他班子成员密切协作配合抓的机制;搭建了“六个一”服务体系,即 “完善一套制度、建立一支队伍、统一宣传布局、深化一项工程、规范一个样本、建立一项问责机制 ”。

  同时,新疆农信社还制定《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指引》、《扶贫小额信贷管理操作规程》等操作办法,想方设法为贫困户解决发展资金难题。而遍及南北疆各乡镇的信贷员乘车、骑马、步行,走进深山、大漠、戈壁的乡村、牧业点,走进“最远一家人”,把各项金融惠民政策宣传到位,打通最后一公里,把扶贫信贷资金送到贫困户手中。如今,新疆农信社已成为全疆扶贫小额信贷发放的主力军,承担了全疆超过九成的72个县市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下“硬功夫”:将金融扶贫“嵌入”产业扶贫

  如果说精准发放扶贫小额信贷用的是“细功夫”,那么围绕新疆“稳粮、优棉、促畜、强果、兴特色”战略,通过支持优势产业来推动脱贫攻坚,则是新疆农信社的“硬功夫”。

  近年来,麦盖提县把安格斯肉牛养殖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打造优质牛肉供应基地。麦盖提县农信社立足当地实际,2017年创新推出“政府+农信社+公司+保险公司+农户”扶贫模式,今年又联合养殖企业推出了升级版本,针对贫困户,仿照扶贫小额信贷模式推出“金牛贷”;针对养殖企业,推出“公司担保+肉牛保险质押贷款”,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

  与麦盖提县农信社一样,全疆各行社均立足地方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发展思路,将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有机结合,让金融扶贫“嵌入”产业扶贫,探索服务当地产业扶贫新路径。

  围绕“稳粮”战略,5年来,新疆农信社累计投放粮食产业农户贷款681.7亿元,惠及91.1万户,覆盖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1470万亩,直接带动307.7万人次增收。

  按照“优棉”战略,全力保障新疆棉花种植、收购资金供给。5年来,累计投放棉花产业贷款1707.97亿元,贷款领域覆盖棉花生产、加工、销售、纺织全产业链,支持棉花种植近3000万亩,惠及141.62万户次,直接带动566.49万人次增收。

  结合“促畜”战略,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天山畜牧、华凌畜牧、刀郎阳光、天籁牧业、福润德牧业等企业。5年来累计发放畜牧贷款1097.53亿元,其中累计发放牛产业链生产运营贷款328.96亿元,信贷支持的养牛规模达470余万头,惠及87.1万户次牛养殖户。

新疆农信社与新疆果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并向其授信50亿元(央广网发 通讯员刘大为 摄)

  紧贴“强果”战略,全力满足林果产业链及林果专业合作社需求,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5年来,累计投放林果业贷款318.6亿元,涉及面积545.7万亩,信贷支持37.88万户次种植户,直接带动151.51万人次增收。

  助力“兴特色”战略,打造“旅游+金融”新模式。今年4月,与新疆文旅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未来5年提供不少于200亿元专项信贷支持旅游兴疆战略。已先后支持那拉提、天山大峡谷、喀拉峻等5A级景区,累计投放住宿、餐饮等涉及旅游业贷款165.3亿元。

  下“实功夫”:接力驻村播撒希望的种子

  在喀什地区泽普县,有2个村庄因与新疆农信社结缘而“蝶变”。从2014年开始,新疆农信社先后向该县奎依巴格乡奎依巴格村、依克苏乡塔尕尔其村派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通过强化投入保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就业基地,2个工作队在开发式、造血式扶贫方面下足实功夫,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

  在驻村工作队联系协调下,奎依巴格村建设了2座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采取“工作队建厂房、企业自投设备”的合作模式,引进了2家企业入驻。

  “非常感谢工作队的帮助,我不仅在家门口挣上了工资,更长了见识。”从生手到能手,如今村民阿尔祖古丽月工资近4000元,她还成为“宣传员”,动员姐妹们到工厂务工。

新疆农信社驻泽普县塔尕尔其村工作队队长彭名安在村民家走访调研 (央广网发 通讯员刘大为 摄)

  在工作队的指导下,塔尕尔其村信友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8年8月挂牌成立,由包括5名贫困群众在内的11名农民组建。合作社从村委会租赁厂房及农机,开展机耕、机种、机收业务,优先向本村村民及本乡贫困户提供微利服务;对外则实行商业化运作,辐射周边农村及叶城县部分乡村。

  如今,这家合作社种植的小麦,亩均产量达450公斤,创下塔尕尔其村纪录,使小麦种植成为了该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渠道之一;预计合作社今年实现收入将达100万元以上。

  挥洒汗水,凝聚真情。驻奎依巴格村和驻塔尕尔其村工作队,是新疆农信系统驻村工作队的缩影。全系统近千名员工在39个贫困村接力驻村,播撒希望的种子,铺就的2180公里“信合路”,成了乡亲们的“致富路”;106条“信合渠”,浇灌着希望的田野;帮助上百名困难学子圆了求学梦;各工作队所在党支部,共发展党员1164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93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