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林区从空中采集到野生动物活动画面(央广网发 汗马保护区管理局翟鹏辉博士科研团队供图)
央广网呼和浩特1月13日消息(记者宝音 内蒙古台记者白士城)近日,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科研团队应用无人机远红外热成像系统首次从空中采集到野生动物种群活动画面。以往,野生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主要是架设在林间的远红外相机来进行,这种水平角度、守株待兔式的传统监测方法被打破。
汗马保护区管理局翟鹏辉博士科研团队,在深雪密林中,起飞远红外热成像无人机,一边测试设备耐低温情况,一边搜寻野生动物身影。不一会儿,一群鹿科动物的热成像出现在画面中,这些移动的野生动物呈白色,足有10多只,这种大规模野生动物种群运用传统的、固定的远红外相机很难监测到,这也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首次从空中监测到大规模野生动物的活动画面。
大兴安岭林区从空中采集到野生动物活动画面(央广网发 汗马保护区管理局翟鹏辉博士科研团队供图)
保护地一般地处偏远地区,日常巡护、监测、管理等工作耗费巨大,以往,野生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主要是运用传统方法来进行,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效率低下。随着无人机远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应用,远红外热成像、高光谱、激光雷达等科学技术进一步结合在一起,让大兴安岭林区保护地实现天地空一体化智能保护监测。
汗马保护区管理局有限公司科研监测科科员翟鹏辉说,下一步将针对保护区内比较重要的一些野生动物进行佩戴项圈,利用卫星项圈掌握这些重要野生动物的精确的活动路线、生活习性、活动量的一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