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涌碧道-联华路段(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央广网广州1月25日消息(记者郑澍 通讯员赵雪峰)记者从广州市黄埔区水务局获悉,广州市黄埔区率先完成2019年和2020年碧道建设评估工作。根据《广州市碧道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年)》要求,至2020年底,黄埔区应完成42.8公里碧道建设任务。截至2020年底,黄埔区实际完成碧道建设46.8公里。

  以人为核心,以水系为载体,以营造“水碧岸美的生态效益和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效益”为目标,黄埔区碧道建设统筹考虑全区河涌水系、水库、雨洪调蓄湖等水生态系统,深度挖掘黄埔海丝、黄埔军校等历史人文记忆,结合产城融合、科创智谷等黄埔区创新特色元素,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三脉一湾”黄埔区百里碧道规划体系。同时,确立了以补齐水安全短板、完善河湖防洪排涝体系,巩固水体治理成效、提升水环境质量,强化生态保护和自然修复、构建生态廊道为重点的多项碧道建设工作内容。

水声涌碧道(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突出重点 构建体系

  黄埔区重点打造乌涌、生物岛、流沙河、平岗河等骨干碧道,精细雕琢水声涌、永和河等支涌碧道,构建“山—湖—河—江—洲—洋”的最为完整碧道体系。打造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和水环境治理相结合、推动转型升级相结合、大江大河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相结合的特色碧道。

广州国际生物岛碧道(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既是生态碧道 也是海绵碧道

  为了积极凝聚水动能,黄埔区将碧道建设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紧密结合。

  生物岛碧道建设便是与海绵城市、水生态、水文化、水循环的原理、理念相融合的一个耀眼的例子。在建设中不仅使用了“海绵”特性的铺装材料,同时结合岛内现状及地形和排水系统特点,修建多处雨水花园、下沉绿地,增添用草皮、卵石铺设的生态边沟等,便于雨水的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实现“大雨不积水,小雨不湿鞋。”另一方面,将再生水厂和岛上另一端的水墨园进行有机联接,将原有环岛路市政中水管网进行微改造,打通污水处理厂至水墨园湿地的生态补水通道,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文涌碧道(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打造岭南水文化名片

  黄埔区多举并措,构建留住乡愁、共享健康的文化休闲漫道,带动水系沿线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和公共文化休闲设施建设。

  一是碧道建设,深度挖掘黄埔海上丝绸之路、扶胥古运河等历史人文记忆,黄埔军校等历史革命记忆,提炼产城融合、科创智谷、临港商务、生物制药等黄埔区创新文化特色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三脉一湾”碧道网络。

  二是注重丰富公共空间的文化艺术内涵,提升碧道城市家具、标识等设施的艺术设计,构建出充满活力、品质的碧道空间。

宏岗河碧道(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