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重庆工务段职工杨正、杨德忠在检查桥梁设施”(央广网发 通讯员蒋凌峰 摄)

  央广网重庆2月25日消息(记者陈鹏 通讯员蒋凌峰)2月24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重庆工务段桐梓北桥路检查工区的职工“破例”起了个大早,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工区所管辖的渝贵铁路“天窗”作业时间都在夜间,一般他们日暮而作、日出而归,今年春运为了更好的检查夜郎河大桥的设备质量,单位报经上级批准,为他们申请了早上的“天窗”,为大桥进行体检。

复兴号驶过夜郎河大桥(央广网发 通讯员蒋凌峰 摄)

  渝贵铁路夜郎河特大桥是渝贵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自西向东跨越夜郎河。夜郎河特大桥全长1120.8米,为一跨370m钢筋混凝土提篮式拱桥。桥梁轨底标高714.792米,沟底标高505.1米,是世界首例“贯入式大体积嵌岩拱座基础”大桥。桥上线路为双线,主桥采用X形“提篮式”拱桥设计,最大跨度370米,为国内同类型桥梁跨度第一。断面大、深度大、斜度大,致使开挖难度大,出渣困难。这还是一种全新的设计,属世界首例,没有成熟的施工经验可以借鉴。

  为确保渝贵铁路春运运输的安全,重庆工务段桐梓桥路车间桐梓北桥路检查工区的守桥人按照检查周期,每月都要爬上大桥对桥梁的支座、螺栓、桥面等处所进行检查。

  为了方便检查,工区坐落在距离大桥约2公里远的桐梓北站。“桐梓北站在大山上,虽说是高铁站但是周围没有商铺和街道,下山到最近的城市开车也需要30分钟。”工区前任工长杨德忠说,“当初也考虑过把工区搬到桐梓东站,但考虑到应急处置时间越短越好,大家都同意工区留在桐梓北,离大桥近些,心里也安心一些。”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重庆工务段职工唐渊爬上检查梯(央广网发 通讯员蒋凌峰 摄)

  需要上桥作业时,工区虽然有工程车,但大多数时间他们会选择步行“步行过去只有不到2公里,如果乘车需要绕着山腰走一圈,时间太长了。”现任工长蒋旺解释道。工区现有职工6人,5人为年轻人。工长蒋旺,27岁,2015年入路。年龄最大的是班长杨德忠,工龄30年了,他是蒋旺的师父。

  “老师是一名老桥隧工,当时车间把他派到我们工区担任首任工长,我们几个都是他的徒弟,从专业知识到班组管理,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师傅对我们都毫无保留、倾囊相授。”谈起师傅杨德忠,蒋旺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

  “天窗命令已下达,可以入网作业。”8时07分,工地防护员蒋旺与驻站联络员张钱伟核对完当天的天窗命令信息后,他们打开工作门进网作业。他们的任务是对桥梁支座、墩台进行检查。大桥有检查车,还需要坐上检查车对钢梁进行检查。

作业人员在大桥拱顶上检查(央广网发 喻雪峰 摄)

  高铁养护要求高,每一颗螺栓都必须要检查到。工作中杨德忠昂着头,逐一检查螺栓的松动和锈蚀情况,一个“天窗”下来脖子会很酸疼。而梁底和墩顶间仅有50公分左右的距离,杨正则必须匍匐爬到支座附近,对支座进行检查。

  该桥最高处有200多米,相当于70层楼的高度,桥上风很大,冬天最冷的时候温度在0摄氏度,坐在检查车上。冷风吹过像刀子在脸上刮。“第一次上桥真的害怕,但是他们都能克服,我也一定行。”青工唐渊是从川黔铁路申请到这里来的,“高铁是中国名片,养护高铁是我的心愿,能在这里工作我觉得特别骄傲”。

  从渝贵铁路自2018年正式通车运营,工区班长杨正一直坚守在这里。他的家在陕西西安,西成高铁通车以后回家回家只需要6个小时。但为了守护大桥的安全,他一次也没有回过家过年,“家人很支持我,虽然他们也很想我,但他们更知道高铁安全的重要性,平时我们也会视频通话,也算是见面了。”

  杨正说,看着高铁从眼前开过,把一车车旅客安全快速的送到家,即使自己不能回家,他也觉得所有付出是值得的。作为中国的第一代高铁人,他们肩上承载着“中国速度”,保障着高铁的运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