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3月9日消息(记者曹美丽)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绿色长三角的贡献。全国政协委员张明华调研发现,目前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还存在一些问题及困境,他就加强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同联动提出建议。

张明华介绍说,当前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太湖统筹保护有待进一步强化。太湖横跨江浙两省,沿湖各地规划建设重点各不相同、监管执法难以同步,沿湖各地水质考核标准也不统一。如浙江湖州入太湖口断面考核标准高于江苏。同时,由于引江济太,太湖水位抬高,湖州入太湖口常年三分之二的时间为太湖水倒灌。

2、长三角地区近岸海域水质欠佳,污染防治能力建设不足。据国家生态环境部《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上海和浙江近岸海域水质极差。同时,长三角区域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不强,海洋生态环境预警监管体系仍不够健全;沿海港口码头污染物接收尚未实现全覆盖,特别是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能力建设滞后,现有船舶污染应急处置能力有限,与污染风险还不相适应,船舶污染物未达标排放和偷排漏排、船舶非法倾倒等现象难以完全杜绝。

3、一般固废及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不足或处置不规范问题突出。目前,长三角区域市政及工业污泥、河道清淤底泥(一般固废)的处理处置能力依然不足,污泥协同处置及综合利用项目不规范问题突出,污泥焚烧、综合利用项目居民投诉案件居高不下。同时,建筑垃圾、装修垃圾综合利用项目能力不足,城市渣土暂存、消纳、处置、利用等问题依然突出,农业及园林废弃物、农村污水治理污泥、栅渣等废弃物的收集利用依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及综合利用能力依旧存在不足,环境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张明华委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太湖保护修复区域协调联动。

建议由生态环境部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监督管理局牵头,要求沿岸城市每年上交生态保证金,根据每年考核结果分配资金,鼓励先进地区环境治理工作积极性;统一太湖流域水质考核标准,严格落实太湖水质考核要求;加大太湖流域保护修复资金的支持力度,推动沿岸城市持续开展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强沿湖集中、分散式污水处理厂站排放监管,推进工业企业规划入园、集中治理。

2、协同推进内河、内湖及近海岸污染防治工作。

针对船舶污染问题,建议尽快出台船舶污染管理办法,在长三角区域统筹部署推进100-400总吨河货船生活污水防治改造工作;加强部门监管及公众参与,利用现代化监控仪表及数据传输技术;系统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牵头抓好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关省市共同参与,开展长江入海口重要分界断面水质监测评价,推动区域资源管控、污染治理、风险管控等信息共享;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近岸海域环境执法联防联控机制。

3、建立长三角区域统一固体废物管理平台。

提高区域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综合利用能力,制定相关存放转运、协同处置、综合利用等统一规范、标准;加强各类别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工业及市政污泥、建筑垃圾、城市建设渣土、农村农业垃圾、修复后污染土、大件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及综合利用能力建设;对区域内固体废物存量、不规范堆放及填埋问题集中排查,对退役、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情况深入详细调查研究,编制相应的固体废物清理、清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