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央广网北京3月11日消息(记者魏炜 谢梦洁 王海鹏)丁列明博士,蜚声业内的制药“大咖”,全国人大代表、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2002年回国创业,自主研发中国首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埃克替尼,打破了进口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原卫生部部长陈竺誉为“堪比民生领域‘两弹一星’的重大突破”。近日,丁列明接受了总台央广网记者的采访。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您作为医药企业的代表,这与企业发展有矛盾吗?

  丁列明:这与企业发展并不矛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带量采购主要针对的是仿制药,通过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降低群众药费负担,腾挪费用空间。带量采购本质上是医保费用的“腾笼换鸟”,有利于节约医保开支。对创新药来说,国家能把降价结余的资金用于把更多创新药纳入医保,这对创新药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能够激发创新药企业的研发热情。

  记者:目前,越来越多的国产好药诞生,患者认为进口药更好的惯性思维正在改变,国产药真能比进口药好吗,为什么?

  丁列明:应该承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创新还面临着不少挑战,自主创新药审批上市的数量比进口药少,速度也比进口药慢。

  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近年来也一直在大力支持国产新药的研发。自2008年开始,国家专门出台了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特别支持重大新药的创新,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科学家对新药研发的热情。许多海归博士把好的项目、好的技术、好的理念带回中国,结合中国逐步强大的资金实力、对制药产业的重视,也诞生了一系列好的成果。比如贝达药业研发的埃克替尼,可以直接跟进口药进行头对头比较。开始很多患者、专家是没有信心的,会质疑国产创新药的质量。但是数据证明,埃克替尼大量应用以后,疗效、安全性综合起来超过了进口药。长期用下来,专家有信心了,病人也有信心了,所以2015年埃克替尼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进口药。

  记者:创新药投入大,价格相比仿制药往往价格更高,群众承受有一定困难,如何实现创新药降低成本,惠及民生大众?

  丁列明:新药研发前期投入巨大,周期长,平均研发投入需要10亿美金,长达10余年时间。实现创新药降低成本,惠及民生大众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

  从政府角度来看,要进一步加大国产创新药研发的政策支持力度。当前,国家通过医保谈判等方式,加快创新药的降价。此外,还要建立更好的医保体系和商业保险,从多种角度帮助患者减轻负担,让患者能及时用上需要的产品。

  从企业角度来看,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贝达药业的凯美纳为例,凯美纳是贝达药业历时近十年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自2011年上市以来就持续开展后续免费用药项目,截至目前,凯美纳免费用药患者超过9万多名,发放免费用药592万多盒,价值106亿,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记者:互联网销售处方药一直备受关注,因具有互联网属性,传统监管模式难以适用。2020年1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新修改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就规范药品网络销售行为公开征求意见,请问网售处方药该如何有效监管?

  丁列明:建议修改完善网络药品交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互联网药品交易主体的资质许可、处方管理、药品宣传、数据保存、药师在线服务、药品运输及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置等予以进一步明确。我还建议以医联体为单位,打通线上线下的处方信息系统,实现全国处方信息共享。还有根据用药风险和需求,对处方药网络销售进行有序开放约束。

  同时,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公安、工信等部门加强协作,建立互联网药品交易监测平台、依托网络交易建立药品追溯体系、电子处方追溯体系等,构建智慧网络药品监管体系,保障药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记者:当前,浙江正着力打造作为“第一战略抓手”的“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在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方面,您认为有哪些实现路径?

  丁列明:2018年,浙江首次提出“加快打造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地”。2019年,浙江出台《关于加快生命健康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生命健康世界科创高地。2020年6月,浙江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进一步就科创高地建设作出部署,为发展指明了方向。浙江省提出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是浙江省重视生命健康和科技创新的双重体现,是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增强百姓获得感的必然要求,对推动浙江省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当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加强自身的核心研发能力。从医药企业角度来看,要瞄准群众急需的医药,推动科技为民、创新惠民,做老百姓用得起的放心好药。

  记者:我们知道,您和您的团队,很多都是海归博士人才,您也曾经说过,科技创新第一资源是人才,请问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您有什么经验值得借鉴?

  丁列明:回顾贝达的创新创业历程,取得成绩的根本因素是团队的协同创新,人才发挥了非常核心的作用,特别是海归高端人才,是我们创新的主力军。目前,公司已拥有500多名新药研发人员,多位核心研发人员均毕业于国外知名研究院校,拥有多年医药研发、医药企业管理、技术引进、投资等方面的经验,引进数十位海归博士,其中7位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7位入选浙江省高层次人才计划。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贝达也非常重视企业制度建设,倾力打造“家”文化,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能安下心、扎下根。此外,我们还建立起了多角度、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机制,针对不同层次人才设计人才培养与发展体系。在生活方面给予人才住房、交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尽可能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