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陂头岭遗址鸟瞰图(央广网发 穗文广旅局供图)

央广网广州4月12日消息(记者官文清)4月12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在南越王宫博物馆召开广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与考古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近期在黄埔陂头岭遗址和增城金兰寺遗址的最新重大考古发现。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通报,陂头岭遗址位于黄埔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由于知识城中部雨洪蓄调工程(一期)项目规划调整,涉及陂头岭遗址未发掘区域。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0年10月起对陂头岭遗址再次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易西兵介绍,截至3月底,该遗址考古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5座、窖穴和灰坑260个、柱洞70个、沟槽1条,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初期墓葬38座。出土文物400余件套。

黄埔陂头岭遗址考古现场(央广网发 穗文广旅局供图)

而金兰寺遗址位于增城区石滩镇金兰寺村。根据文物保护法规,配合广汕高铁工程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工程涉及的金兰寺遗址范围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20年11月起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易西兵指出,本次考古发掘面积800平方米。截至3月底,已经发现面积约500多平方米的史前贝丘堆积,清理墓葬32座(新石器时代晚期30座、战国时期2座),以及各时期灰坑38个、柱洞941个、灰沟21条、水井3口、墙1处,出土各类文物165件套,以及贝壳、鱼骨、猪骨等动物标本。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时期墓葬是本次考古的最重要发现,目前已经出土古人类遗骸30具。

易西兵总结称,在黄埔陂头岭遗址考古发现的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初期墓群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封土保存最完整的高等级越人墓地,其丧葬形式反映出楚越文化的交融。而增城金兰寺遗址发现面积约500多平方米的史前贝丘堆积,出土难得的古人类遗骸30具。这两处遗址的考古发现,再一次刷新了学界对史前至西汉早期遗存丰富程度的认识,也为研究珠江三角洲变迁、先秦时期环珠江口地区人地关系发展和人群迁徙、及岭南文明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和重要线索。

金兰寺遗址考古出土的文物(央广网发 穗文广旅局供图)

此外,发布会还回顾了“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果。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总工程师刘晓明介绍,“十三五”以来,广州全市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新增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5处,新增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31处。全市开展考古项目1300多项,出土各类文物12500余件套。

“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核定已公布,新增了3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将丰富广州全市历史文化遗产数量和类型,进一步打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刘晓明指出,广州市近期还开展了革命文物发掘保护利用工作,摸清了全市革命文物家底。

据介绍,《广州市革命文物名录》中共有214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位居广东全省第一,进一步强化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发展引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