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热点评论

农业的奔头和农民的体面从哪里来?!

2013-12-26 00: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近日在京举行,讨论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做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作出具体部署。笔者流览了中央主要媒体有关会议的报道,对会议透露出来的信息和精神认真领会,对其中让农业有奔头和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这两点,有着深刻的感受,产生了许多思考和联想。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此次会议明确提出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这是在三中全会关于改革总体部署下,对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的问题更实际,部署更加系统。

  但我们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业不强就不能说国强,农村不美也难说全国美,农民不富何谈国富。记者从小在农村长大,又长期在老少边穷地区工作,对“三农”有感情有认识。实事求是地说,我国目前城乡二元问题成为缩小差距的拦路虎,农民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最少,农村发展任务艰巨。

  十三亿多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是一句话的事,是重如泰山。农民要富,农村全面奔小康,补齐农业短腿,需要有战略国策,切实措施,组合方法,科学支撑。如果还是老观念老套路,恐怕难以实现新目标。

  一家一户种几亩地,养几头家畜,只能解决吃饭,解决不了发展的问题。农业要规模化经营,要走现代生态特色的路子,才有奔头。核心是谁来种地,规模化跟工业化、城镇化相关,随着人员转移,一些人不愿意再从事农业,可以通过流转方式把土地租给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获得租金,也可以进城从事其它行业。对愿意从事农业的农民,通过提高素质和技术、在政策资金技术多方面扶持,来实现富裕。将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还有许多衍生的新的农业中介和服务行业,农民要积极参与。目前这种新型主体和新行业尚处于初步培育阶段,更需要国家政策扶持。

  中国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农民、农业、土地和农民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付出,但回报却不成正比,相反在人们的心目地位不高,不受尊重。让农业有奔头、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不能成为好听好说的空话口号,要中看还好吃受用。国家要回报农业和农民,工业要反哺农业,城市要接纳农民工,给予发展空间提供事业生活平台。

  当然要做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的农民,就得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有素质,也会有钱有事业,腰杆子才能硬,才能有尊严有体面。我国农业只有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农村就会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央广网评论员廉 军)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李逢静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