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留学梦想需要理性编织 切勿把出国当救命稻草

2017-02-21 17:42:00来源:央广网

  “在俄罗斯留学期间接触境外势力组织,有恐怖主义嫌疑,偷偷回国内后失踪”。2月18日,一则印有公安标识的50万元悬赏通告,出现了成都桐梓林地铁口附近,引来过往市民驻足观望和纷纷议论。经记者证实,该“悬赏通告”并不属实,制作张贴者已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转自成都商报)

  这则闹剧究竟如何上演?背后又有怎样的隐情呢?据了解,伪造并张贴这则“悬赏通告”的是通告中“被通缉”对象的父亲,自2015年11月与其子失联后,他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漫漫寻子之路。起初他是驾驶一辆安装着喇叭、张贴着儿子肖像的黑色轿车游走全国各地,发放寻人启事,久寻无果后迫不得已出此下策,目的只是想找到孩子。看到这的时候,即使还对该父亲不妥的举动有几分责怪,但内心深处还是对父亲有一丝理解和同情。然而了解过孩子出走背后的隐情,对于父亲的做法又会是怎样的态度呢?据孩子的母亲说,儿子在国内仅上了一年大学后就被其父亲安排去了莫斯科大学读预科,然而孩子因为从小内向,不善交际,出国后并不顺利,时常向母亲抱怨“俄罗斯花钱太多,俄语难学,并且过得不好,想回来。”但其父亲却始终坚持“让他出去闯练一下”。就是在这样错误的坚持之下就有了后来出走的一幕,出国不到4个月后孩子从俄罗斯偷跑回武汉,自此失踪,音讯全无。

  想必看到这里,有很多感同身受的父母在为孩子揪心担忧,然而又有多少父母在重复着这样的错误呢?据中国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来看,在2015年共有52.37万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相比上一年增长了近14%。从1978年到2015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04.21万人。如此庞大的数字,背后又牵动着多少家庭的心呢?

  诚然,海外教育培养了大批精英,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人才。随着人们思想开放,家庭收入增加,国际教育高速发展等方面影响,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深造,中国留学人数逐年递增,出国留学也发生了从“精英留学”向“大众留学”的转变。其中有一些不健康的因素促使留学行为的发生,比如父母的攀比和虚荣心,以及盲目的从众心理,多少孩子是在父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和“别人家的孩子”的“胁迫”下走出的国门?除此之外,想必还有“我为你好”式的“经验绑架”,自认为受过中国教育体制的挤压,以“少走弯路”为目的地送孩子出去。当然,还有“望子成龙”的美好期盼,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施加给孩子身上去实现,同时赋予孩子“靠子移民”的愿望。还有一部分家长,是像文章开头事件中的父亲那样,以“锻炼孩子”为目的,不顾孩子自身条件和性格特征地急于让孩子通过留学“脱养”、独立。另一种情况,据胡润发布的《2016留学趋势特别报告》中指出,“超低龄留学”趋势将延续。这一极具争议的现象和问题一直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家长秉持“留学要趁早”的观念过早的将幼子送出国门,然而殊不知低龄留学生普遍存在缺乏生活和社会经验,自立自制能力不足,心理生理方面都不尽成熟,安全风险和防范意识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没有家长照顾的情况下较难适应复杂的国际环境,极易出现问题。

  因此对于家长而言,端正“孩子出国留学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充分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谨慎考量自身孩子和家庭情况,忌攀比、从众、投机取巧心理,不要给孩子过多压力,也不要对出国留学有过高期望,同时积极正面地引导孩子国外留学的目的和遇到问题的处理办法。对于广大留学生群体而言,同样需要端正留学态度,不要盲目认为国外大学门槛低,也不要认为“英语不好没关系,出去自然好”,同时也要摒弃“海归光环照耀前程”的错误观念,无论身在何地何校,都需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和勤勤恳恳地学习,只有学到知识和本事,才能真正丰富内在,使自己拥有强大的实力和竞争力。对于社会、媒体和留学机构而言,也不赞成对出国留学活动和现象不切实际地过度炒作。

  留学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家庭而言都是一种综合性的考验,留学生本人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做好学业规划,还需要做足出国留学的精神准备和生活技能准备;留学生家庭既要做好物质支撑,也要充分关心孩子的心理和成长变化。留学“镀金”需要社会和家庭的理性看待,审慎抉择,毕竟真金还需火来炼。(央广网 李楠)

编辑: 龙明洁
关键词: 留学;理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