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时评】城乡垃圾分类光靠奖励刺激不是个办法

2018-04-17 10:55:00来源:央广网

  2016年3月,5台智能垃圾分类桶现身西安市碑林区长乐坊街道金花社区,扫一扫条形码就能轻松实现垃圾分类,时尚新潮、操作便捷。今年4月13日,记者走访金花社区东窑坊小区,一位居民说:“垃圾分类做了两年了,很方便,积分还能去超市兑换日用品。”

  城市垃圾有奖分类受到市民追捧,效果显现,但更多的市民对街道、社区、单位设置的垃圾分类桶“视而不见”,把厨卫、生活、塑料、纸箱垃圾一股脑塞进垃圾桶,给城市保洁、垃圾处理带来极大困难。

  不给好处不分类、拿了好处不坚持分类的现象困扰垃圾压缩站、垃圾填埋区的处理工作,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水平、监管力度亟待加强。

  垃圾分类探索出新意

  记者了解到,西安市碑林区长乐坊街道金花社区东窑坊作为试点小区,由最初仅仅区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两类,已经升级到塑料、纸张、金属、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更细化的分类。小区物业主任李彭刚说:“近期东窑坊小区智能垃圾分类桶正在进行第三次升级,还要很快投放‘四色’分类垃圾桶。”

  

  西安市智能垃圾分类桶

  今年4月初,咸阳市智能垃圾分类箱(屋)试点项目启动,市民刷卡、扫码后实名分类投放垃圾,市民累计积分在超市兑换生活必需品,这种智能垃圾分类箱可以回收。负责项目运营的咸阳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王西平介绍,项目运行近10天,咸阳市内7个试点已超过1200户市民注册使用智能垃圾分类箱,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试点试验垃圾分类也是改善乡村环境的重用阵地。2017年4月,西安市高陵区何村社区在垃圾分类环节推行的“二级四分”法,让农户按照“可烂”和“不可烂”进行初次分类。其中,“可烂”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进行发酵堆肥处理;“不可烂”垃圾按“能卖”和“不能卖”二次分类,“能卖”的垃圾有偿回收,“不能卖”的垃圾运至垃圾填埋场做无害化处理。这种垃圾分类处理方式,在常住人口2000多人的何村社区效果良好,极大改善了村容村貌、市民生活习惯。

  垃圾分类需全链条联动

  全国各地推动城乡垃圾分类不遗余力、也困难重重,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记者了解到,一些地区的垃圾已经前端分类,但是垃圾运送到垃圾压缩站仍是“一锅烩”,最终运往垃圾填埋场的垃圾还是“大杂烩”,无法再处理,前功尽弃,只能老调重弹,收效甚微。

  

  咸阳市智能垃圾分类箱以可回收、有毒有害两类为主

  事实上,西安市大街小巷也都设立了垃圾分类箱,但大多数市民熟视无睹或视而不见,依然故我,乱丢垃圾。记者近日走访了西安市一些街道发现,尽管垃圾桶上有分类提醒,但桶内仍混杂各类垃圾,环卫工和拾荒者只好二次分类。在居民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混投现象较为严重。

  招不在多,管用就行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一年多过去,各地纷纷出台实施垃圾分类的相关举措、试点试验、普及推广。如北京的“干湿分离”法、山东济宁的“环保屋”、上海的“垃圾分类大作战”手游、西安何村社区的“二级四分”法等,都在垃圾分类上探索了一些新路子、新方法。

  我国推行垃圾分类已16年,对居民自觉做到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尤为重要。陕西绿色三秦环境发展公益中心秘书长李军安发现,公众垃圾分类意识十分薄弱,学生群体对垃圾分类的接受度较高。他建议,做好垃圾分类首先要注重宣传教育,特别要注重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普及教育,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要养成在日常。

  

  垃圾分类宣传普及进校园

  今天的垃圾,是明天的资源。处理得当,分类科学,垃圾就能变废为宝。正所谓“招不在多、管用就行。”推广垃圾分类,少不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鼓励办法少一些复杂的花样、噱头,多一些“接地气”的实惠、实招,重点围绕“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理念,在垃圾前端分类、末端无害化处理两端出主意、想办法,就能取得实效。(作者:央广网陕西频道)

编辑: 郑皓月

【央广时评】城乡垃圾分类光靠奖励刺激不是个办法

2016年3月,5台智能垃圾分类桶现身西安市碑林区长乐坊街道金花社区,扫一扫条形码就能轻松实现垃圾分类,时尚新潮、操作便捷。今年4月13日,记者走访金花社区东窑坊小区,一位居民说:“垃圾分类做了两年了,很方便,积分还能去超市兑换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