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时评】给垃圾分类工作提三点小建议

2019-07-04 11:27:00来源:央广网

  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垃圾分类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如今,上海风风火火地开展垃圾分类,成为全国热点,开了一个好头。然而,要做到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垃圾分类,既要风风火火、雷厉风行,也要做好长远规划,下一番苦功。

  首先,垃圾分类要做到真分类、真环保、真透明。过去在不少地方,只是在街道或社区里分类放了几个垃圾桶。看似分类,实则“假分”。一来市民缺乏分类的意识和习惯,二来即使分类投放了,在回收、运输和处理阶段也照旧混在一起,简单地填埋或者焚烧。这显然不行,不过是些表面工作,没有解决垃圾处理的根本目标——环保。上海这一次的垃圾分类做到了真分类,所有垃圾都是分类运输和处理,目标是要建立一个良性的垃圾处理循环系统。下一步,上海的垃圾处理工作可以向市民开放,让老百姓知道垃圾最后都到了什么地方,怎样处理了。越透明,老百姓越放心,也就越支持垃圾分类工作。只要群众支持,什么工作做不好?

  第二,垃圾分类要做好宣传普及工作。尽管在互联网上,上海市民自嘲被垃圾分类搞得有点“强迫症”或者“傻傻分不清”,但总体来看,上海人民对于垃圾分类是支持的,而且甚至有些自豪。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的留言,大都对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点赞”。但是,也有个别市民抱怨垃圾分类给生活带来不方便。显然,垃圾分类还没有成为普遍意识,没有真正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上海这样相对来说较为发达的城市尚且如此,在其它欠发达的地区可能更需要普及垃圾分类的认识,培养分类的习惯。这一点,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几乎所有到过日本的人都会对他们的垃圾分类印象深刻。日本人对于垃圾分类习惯的培养是从娃娃抓起的,他们会经常组织孩子们去参观垃圾处理场,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要分类,分类之后的垃圾是如何处理的。所以,垃圾分类是日本人教育的一部分,生活的必修课。

  再者,垃圾分类要引入科技创新,加大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度。我们常说,垃圾是被错扔的宝贝,很多垃圾实际上都可以变废为宝。垃圾分类,系统的来看,就是从我们扔掉废品的那一刻起,就使这些废弃物进入了一个新的循环。要实现这个新的循环,单靠填埋和焚烧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充分再利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引入科技创新。比如,有些企业利用高科技手段将地沟油变成了航空燃油,有些企业将厨余垃圾变成了有机肥料,还有些企业从电子垃圾中提炼贵金属。对于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处理的企业和社会资本,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

  垃圾分类这项工作,看起来未必会轰轰烈烈,但细想来却事关国计民生。搞得好了,有助于我们建设美丽家园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也能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所以,必须真抓实干,做得细致入微,科学系统,润物无声,久久为功。(央广评论员 夏恩博)

编辑: 郅怡婧

【央广时评】给垃圾分类工作提三点小建议

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垃圾分类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