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16年扎根高原援藏人员张际明:耕耘在第二故乡

2016-10-11 23:48:0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在日喀则市白朗县,说起张际明可能有人不知道,但说起蔬菜种植专家“老张”,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2000年,张际明带着妻子离开老家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东张村,成为一名援藏技术人员。16年来,在老张等人的努力下,白朗县从只有7个温室大棚发展到如今5428个温室大棚,成为高原有名的蔬菜产业大县;16年来,在老张的手把手教导下,带出徒弟无数,种菜能手是遍布白朗县各个乡村;16年来,山东援藏干部已经轮换了5批,老张却是3年过后又3年,在白朗一干就是5000多个日日夜夜,用坚守诠释着“老西藏精神”和孔繁森精神。

  16年的坚守,援藏已是一种使命

  谈起自己的进藏经历,张际明仍觉得恍如隔日。16年前,他和妻子还在老家,因为自己有种菜的技术,家里的日子过得是红红火火。可有一天,一名援藏干部的突然到访,让这名山东汉子从此与西藏结下不解之缘。

  原来,时任白朗县委书记的援藏干部时文进去济南历城区考察蔬菜种植,一下子就相中了老张的种菜技术。“市里希望能找一批技术员到西藏帮着种菜,你的技术好,去那里试试吧,也算给咱村争光了。”村支书语重心长地说。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张际明最终决定带着妻子来西藏看看。“当时觉得,实在不行干一年就走。”老张憨厚地笑着说。就这样,夫妻两人来到了白朗县,成为山东援藏人员中的一分子。

  尽管已经作了充足的思想准备,但当地的工作生活条件还是让初来乍到的张际明夫妇吃了一惊。“刚来的第一年,我们晚上都是用蜡烛照明。”张际明对此印象深刻,“当时的蔬菜品种极为匮乏,只有萝卜、土豆等很少的蔬菜。”

  “其实,这里虽说海拔比较高,但土壤比较适合种蔬菜。”感受到白朗干部群众发展的渴望,老张暗下决心,来了就要干出个样,不给家乡父老丢脸。

  没想到,一干就是16年。与老张同批来的蔬菜种植技术员都先后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离开,唯独夫妇二人选择了坚守。

  说起能在白朗县一待就是16年,老张坦言,真是没有想到。“来了后,每天和淳朴的当地群众待在一起,也有了感情,每次想走的时候,听到他们的挽留,就想再待一年吧,教会他们这项技术就回去。”没想到,一年年下来,一干就是16年,张际明也从年轻变成头发半白的中年。

  5428个大棚,这里有他的心血

  走进白朗县农业科技示范园,现代化的园区让记者是惊讶不已,采访团里的山东省媒体记者说,没想到,在海拔近4000米的雪域高原上,还有着这么现代化的园区,就像走进寿光蔬菜博物馆。

  让人更没想到的是,在园区大棚里,记者还看到了热带作物火龙果。张际明告诉记者,这是园区引进的新品种,试种已有3年,长势非常好。

  看着这一切,很难想象,张际明等人付出了多少努力。张际明说,他刚来到白朗县时,全县仅有7个大棚,真可说是一穷二白。

  山东援藏干部下决心发展蔬菜产业,扩大温室大棚面积,并从山东引进了西红柿、青椒、黄瓜等蔬菜种子进行试种,而试种的任务就落到了老张的身上。

  西藏的阳光照射强、昼夜温差大。为此,白天时常要为蔬菜苗盖上遮阳网,晚上则要在苗的上方铺上棉被。为了检查温室内的温度,老张上、下午都要亲自去看。“有时候夜里12点不放心,还要再到大棚里走一遭。”经过艰辛的努力和反复的试验,试种成功了,蔬菜种子开始在当地农民中推广。

  正是经过这些艰辛的努力,白朗县蔬菜产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如今,全县已有5428个大棚。白朗县成为西藏最大的高原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享有“全国蔬菜看寿光、西藏蔬菜看白朗”的美誉。除了常见的黄瓜、青椒、西红柿外,还引进了山东的鲍芹、草莓、油桃等高原上少见的蔬菜和水果品种。

  目前,蔬菜水果品种126个,年产蔬菜量达到3750万公斤,蔬菜年销售收入近亿元,蔬菜收入占农民收入的18%。

  3200户菜农,家家都有他的徒弟

  正在采访张际明时,一个电话打了进来,原来是群众请教一个病虫害问题。老张仔细询问病虫害的特点,询问清楚后,又详细教导群众处理的步骤方法。

  看到老张接完电话,问起这样的电话多不多时。老张说:“如今好多了,前些年,白朗温室大棚大发展时,一天要接好几十个电话,成天在各个村来回跑,解决群众各种问题。”

  陪同我们的援藏干部、白朗县委常委、副县长鞠正江笑着告诉我们,全县3200多户菜农,几乎家家都有他的徒弟。

  听到这些,记者好奇地问道,这些年来带了多少徒弟?张际明坦言,数不过来了。最开始,是他骑着自行车下乡,给农牧民做工作,让他们建大棚、学种菜,农牧民还不愿意。而现在,尝到甜头的老百姓,除了来育苗基地学习种植技术,遇到问题还主动来基地找他,或者给他打电话。

  边巴顿珠是第一批种植蔬菜大棚的人,也是张际明的第一批学生。如今,边巴顿珠家里有3个大棚,每年收入3、4万元。谈起那时的学习经历,边巴顿珠介绍,那会,张际明在村里蹲点,每天从早到晚都待在大棚里,手把手教导大伙种植技术。

  现在,无论走到哪个村里,谈起老张的好,大伙都有说不完的感激话。在大伙的眼里,老张是个了不起的人,啥都会,不仅如此,他还毫无私心,一心想把自己的技术全部传授给当地群众。

  如今,在老张等人的“传、帮、带”下,全县3200户掌握了多种蔬菜种植技能。看着自己教的徒弟种上经过改良的蔬菜发家致富,张际明很欣慰,他说,自己十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编辑:范斯腾

关键词:张际明;老张;援藏干部;白朗县;种菜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泪奔!昆明人都认识的老张病了,手术前他发的这条短息刷爆朋友圈

就在一个月前,66岁的老张因下肢静脉曲张,无法再站在马路上指挥交通了。延安医院科研部唐维伟唐维伟和同事得知此事后,向院党办反映了老张的情况,希望可以帮助老张,“医院领导非常支持,我们都觉得老张需要得到帮助。

2016-07-07 22:00:42

话剧《老张的哲学》演出火爆 演技精湛获好评

话剧《老张的哲学》自8月25日在北京国话先锋剧院首演以来,获得了观众及业内人士极高的赞誉,演出场场爆满。

2015-09-02 21:52:00

轻信房地产投资稳赚神话 郎舅两人被骗218万

2012年12月,金某听朋友说四川广元有个房地产开发项目需要融资,金某比较感兴趣,便约上“老张”和朋友一起前往。2013年上半年,“老张”突然出现在金某面前,说他准备和宁波一位朋友王某合作投资开发广元的项目,眼下已跟对方签订意向协议书。

2015-03-31 23:51: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