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星展基金会与社会企业研究中心共同发布最新《大中华区社会企业调研报告》

2017-02-21 17:12:00来源:央广网

图1、星展基金会理事林子聪与社会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朱小斌接受社企联盟秘书长盛绍兰采访。

  央广网北京2月21日消息(记者雅萍)2月21日,北京星展基金会携手社会企业研究中心在北京共同发布《大中华区社会企业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星展基金会的支持下,社会企业研究中心在过去一年里对两岸三地三百多家社会企业进行了深度调研,了解社会企业生态圈的现状,发现和分析社会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探讨怎样可以更好地支持社会创新和扶持社会企业。在调研的基础上,此份报告除了给出社会企业和社会创新的现状图景,还提出了吸引人才、提升企业、引进投资、建立网络和发展政策方面的一系列建议,一方面提升全社会对于社会创新和社会企业的认知,另一方面帮助社会企业融入主流商业环境,寻求在技术和商业领域有一定基础甚至是成功经验的人才和企业家的参与,从而在真正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会上,社会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朱小斌老师致辞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不断开放,使得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甚至开始把企业社会责任上升到战略层面上。另一方面,公益组织也在积极需求更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很多组织开始转型社会企业。商业企业和公益组织在致力于实现更美好的社会的使命驱动下开始向彼此靠拢,我们非常欣慰在两岸三地都看到了这种趋势。”

图2、大中华区社会企业调研发布会嘉宾对话。

  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葛甘牛表示:“从调研报告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较高学历“千禧一代”的年轻群体已经开始投身社会创新,很多的社会企业在初创阶段就自带技术优势或者直接就启动了数字化的业务模式,更多的社会企业正在直面市场寻求可行的商业模式 …… 这正是星展银行一直在呼吁和推动的可持续公益的未来趋势;而这份报告似乎在宣布,这一未来,正在到来!”

  星展基金会理事林子聪亦表示:“星展基金会是亚洲唯一一家以推动社会企业发展为目标的基金会,致力于建设更加融合的社会,帮助弱势群体获得需要的社会服务和支持,取得合适的就业机会,改善个人发展前景,赢得更美好的生活;让公益不再仅仅是慈善捐助,而是成为可持续的商业活动,为新加坡以及其他亚洲市场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希望通过这篇报告,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社会企业,开始认识到社会创新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更希望推动社会企业融入主流商业社会,尤其影响成功的企业家们,开始考虑将社会创新作为企业业务和竞争力提升的创新手段。”

图3、众嘉宾聚焦“社会创新与我”,重塑商业企业的社会价值。

  此份调研报告的核心发现和建议如下:

  核心发现一:社会企业家

  大量女性在社会企业中承担高级管理职务(48%);

  社会企业家学历较高(大于70%本科以上学历);

  社会企业家认为社会企业应要认证占42%,近62%的社会企业家认为需要社会企业立法。

  核心发现二:社会企业营运:

  近50%的大中华地区社会企业创立于2013-2015年,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社会企业关注的议题前5位为:教育32%,助残28%、就业21%、扶贫18%、养老17%;

  近八成的社会企业都在初创或者发展阶段,已经找到稳定商业模式的机构仅两成左右;

  社会企业有较好的提供就业能力。初创阶段平均能雇佣到不到6位全职,在稳定成长期可增至37位;

  大多数社会企业总体年收入区间是0-100万之间(56%),60%的社会企业有盈利;

  进行利润分配的社会企业仅占7%,社会企业家利润分配的主要意向是员工和股东。

  核心发现三:社会企业需求

  只有约20%的社会企业成功融到资。其中,融资的总体规模在0-100万之间,超过半数;

  最希望通过股权融资方式获得资金。但是1/4的社会企业依然期待资助/捐赠;

  最主要挑战在于人才、资金(皆超过60%)及经营模式;

  需提升的能力前3大项是:提升产品力/服务力、人才/人力资源开发、品牌宣传/传播。

  核心发现四:社会企业生态圈

  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计划以及全国地方两会社会企业的提案都在推动扶持政策出台;

  大陆的影响力基金发展速度并不明显,总量一直维持在12-15家之间;

  社会企业的投资基金(影响力投资基金)面临了与商业风投竞争或者合作的新格局;

  社会企业行业联盟也已经成立,还有不少行业性推动的项目。

  建议一:提升人与组织能力

  对追求社会创新的企业家培育特别需要关注企业家自身的提升,特别是企业家精神、领导力、自我认知等方面。

  破除人才招募和流失难题,可以与猎头公司合作开发社会创新职业招聘渠道,借鉴商业企业做法,通过股权以及利润分配留住核心团队。

  社会创新的开拓需要与商业企业合作,撬动商业企业的资源,实现共赢。

  建议二:吸引投资

  跳出公益圈子,在商业创业、科技创业中发现潜在的创造社会价值的创业项目。与风险投资、创业孵化器合作,挖掘创业项目的社会价值,发现具备真正商业能力的社会创新企业。

  打破社会创新融资难题的三大利器:鼓励商业资本参与社会投资,试点社会创新项目融资统一的信息披露平台,发展社会企业融资顾问中介。

  建议以社会议题为导向的组合思路发展影响力投资群体,加速提高影响力投资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以特定社会议题作为基金的名称,开展适合该议题相关的测量指标,来衡量基金是否有效地解决了社会问题。

  建议三:创建网络

  优化大学阶段的教育,增加社会创新的模块,培育具有社会使命的企业家种子。在大学阶段,开展社会企业的启蒙教育,激发对于社会问题的创新思考。在MBA或者MPA课程中,开展社会企业的创业教育,包含更多经营实践的讨论和案例分享。激发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员,对社会创新职业兴趣。

  创立社会企业资讯平台以及社会企业商学院,应对社会企业发展的两大困境:收入和产品。分享比如共享经济、精益创业等商业创业思路, 摆脱公益的思维方式。

  提升企业家、社会各界对社会创新项目的认知。还要鼓励表彰优秀的社会创新企业家,营造一种弘扬社会价值的氛围。

  建议四:发展政策

  政府应该将对社会创新项目进行政策支持:发展社会企业作为“精准扶贫”以及“提升弱势群体就业”的重要手段,鼓励政府以及企业采购时进行社会价值的考核。此外,社会创新的创业者也应该与政府积极主动对接,成为PPP在社会创新领域的合作案例。

  建立大中华地区社会创新发展战略对话和合作框架:增进了解,发布洞见,交流经验,促进合作。

编辑: 龙明洁
关键词: 基金;社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