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大数据成为缉毒神器:挖出神秘手机背后的毒贩

2017-06-27 10:44:00来源:云南网

  从异常情况的蛛丝马迹中,寻找到真正的重要情报,然后给毒贩致命一击——这是德宏边防支队大数据情报研判中心每天重复的工作。一个电话、一条住宿记录、一张快递单,都可能是一桩惊天大案的线索。

  作为全国公安边防部队的第一个大数据情报研判中心,德宏边防支队大数据情报研判中心战功赫赫。自今年3月中旬完成软硬件升级以来,该中心开展网上巡查入住旅客8万余人、车辆1.5万余辆,指导一线处置单元破获涉毒、涉边、治安案件3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5名,缴获毒品230余公斤。截至昨天,德宏边防支队共缴获毒品1.02吨,其中通过情报缴获毒品598公斤,占缴毒总数63.4%。

  大数据的使用,让情报研判成了禁毒一线最有力的武器。

  主流情报源来自大数据分析

  6月17日,德宏边防支队大数据情报研判中心一间被戏称为“网吧”的办公室里,8台电脑正在工作。办公室对面的墙上有一台巨大的电视,可以和电脑屏幕连接,直观地呈现案情分析。情报研判中心负责人冯科长从电脑上调出一起起典型案例,在示意图上的线条交汇处,重要的信息一一呈现,就像一张看不见却疏而不漏的天网。

  此前,禁毒情报大部分来自群众举报,大数据分析的使用改变了这一现状。利用刑侦、网安、民航、国家安全、海关等多警种、跨领域的合作,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对可疑车辆、人员轨迹进行关联和深度分析,大大拓展了情报的来源。

  从一个信息不详的快递包裹中,查获了毒品。以前,这样的案件只能作为“无主案件”处理。有了大数据情报研判中心后,快递单上模糊的字迹都成为非常有用的信息——

  2016年1月21日,一个寄往内地的可疑邮包被发现。邮包上的信息虽然有限,但德宏边防支队的办案人员顺藤摸瓜, 经过10多天的艰苦摸排和外围布控,与外地警方联手破获一起毒品大案,打掉一个特大制毒、贩毒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缴获各类毒品26.9公斤及制毒原料2.9公斤,查扣涉案车辆1辆、冻结毒资25万元,收缴制毒工具1套。

  每天,海量的数据进入大数据情报研判中心后,经过分类筛选、归纳,确定重点人员及车辆,然后派出侦查员。研判中心像个大脑,德宏州各片区的处置单元就是末梢神经。这张“天网”覆盖着德宏的各个角落。

  在“情报主导警务”的理念指导下,对违法犯罪行为的精确打击可以实现了。冯科长说,这样的改变才刚刚开始。在互联网思维下的“智慧警务”建设将以信息公开为切入点,以移动应用为支撑,以信息关联为导向,实现“警务云”数据共享和警务工作“协同共进”等目标。大数据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已经扩展到社会各领域,警务模式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以“精确打击”为目标,实行“情报主导警务、扁平化指挥、优化整合、实时联动”的效率化作战模式,成为公安侦查打击模式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大数据+”思维带来的警务改变

  2016年8月,一个神秘的手机号码引起了冯科长的注意。使用“大数据+”战术,依托公安信息系统开展网上调查,案件线索从一个不清楚的信息浮现出来。几名侦查员连续工作,锁定了目标人员及嫌疑车辆,同时,一张精确的涉案人员关系图也绘制出来。

  根据这张网络关系图,在多地警方的配合下,对犯罪嫌疑人的定点抓捕一举成功,此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缴获冰毒30余公斤,冻结银行存款近200万元人民币,扣押毒资现金人民币40万元,涉案车辆10辆,房产2套。一个长期盘踞在中缅边境、横跨两国三地的贩毒网络被彻底击垮。

  作为全国公安边防部队第一个大数据研判中心,德宏边防支队让很多兄弟单位羡慕。冯科长说,大数据不仅能够更准确、更及时、更全面、更完整记录信息的特点,还能更加快捷。树立“大数据+”思维,依托各类数据分析软件不断创新研判技战法,凸显情报主导警务,让每一个贩毒分子有来无回。”冯科长说,这样的改变应该是禁毒斗争的主流趋势。

  据介绍,研判中心基于警综平台开展网上巡查,核查入住旅客8万余人次、机场到港旅客7000余人次,排查车辆1.5万余辆次,发现德宏辖区内各类违法犯罪前科人员220余名。特别是采用技术手段对现有警务信息数据开展关联分析与时空分析,实现情报分析研判结果的可视化。同时,利用“互联网+”为载体,进一步丰富数据源,利用“网络爬虫”技术以及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实现了基于大数据分布式集群的“云采集”。

  情报的意义在于共享。冯科长说,大数据情报研判中心的成立,给很多次跨区域作战、联合作战提供了极大的胜机。

  ★专访

  德宏边防支队大数据情报研判中心负责人冯科长:

  “好人要比坏人更狡猾才能抓住坏人”

  黑色的衬衣、灰色的裤子、黑框眼镜,1981年出生的冯科长已经是德宏公安边防支队的“老”科长了。

  做过马仔、扮过学生、出租车司机……2006年至今,11年时间里,他坚决不过“复印机”一样的生活,而是在不同的领域里“折腾”出了不一样的业绩。

  2004年1月,从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的冯科长被分配到基层边防大队。第一天,他修了一整天监控。第二天,他提出要做侦查。“禁毒工作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具挑战的事业之一。这将注定我的人生会很精彩。”冯科长笑着露出白白的牙齿,以及眼角处深深的鱼尾纹。

  侦查员的工作远比他想的复杂。第一次化装侦查,在一酒店对面盯梢。突然从门里跑出个女人,冯科长一个猛扑把她按倒在地。正高兴时,看见其他警员脸色不对——原来他抓的是自己人。

  之后几年,冯科长的化装侦查屡建奇功。“你看我长得像好人吗?”他自嘲,正是长相的原因,帮助他屡次成功破案。

  2015年,他调任德宏边防支队侦查科科长。2016年,第三轮禁毒人民战争启动,禁毒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每天的网络巡查就像一道又一道的筛子,走公路进出的车辆,搭乘航班到达的人员,都通过大数据排查,筛选出重点人员,再推送到各处置单元……

  德宏是禁毒斗争的重点地区。从木康站的优良传统再到大数据情报研判中心成立,再到第一支女子侦查组的建立,德宏边防创新的脚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兄弟单位学习的榜样。种种的创新,都是为了让贩毒活动无处遁形。

  “毒贩手段变得高明,警察也要精明。电视剧里有时候演的很对,好人一定要比坏人更狡猾,这才能抓住坏人。”冯科长说。

  2015年初,大数据情报研判中心成立,禁毒一线的情报获取和运用发生了重大变革。

  研判中心成立不久,有线报称,一个持有某手机号码的人要来畹町接毒品,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信息了。怎么从这个号码入手找出毒贩呢?

  经查,这个手机号码是湖南籍人员使用的。继续查下去,发现有三名来自湖南的人员入住当了地一家宾馆,且没有携带任何行李。

  接到指令,畹町边防派出所对嫌疑人住宿的宾馆进行了检查。不巧的是,嫌疑人已经退房。网络侦查再次重启,出租车上的视频显示,这三人都新增加了携带的行李箱。

  在瑞丽高速收费站,三名嫌疑人被拦下,但查遍了他们的行李,没有毒品。检查站的汇报让冯科长心里一惊。难道情报错了?转念一想,冯科长果断下令:“把他们的行李箱拆散了看。如果真没有,就赔偿。”果然,在箱子底座处有个隐蔽夹层,毒品就藏在那里。

  冯科长讲这个案子的时候,双眼放光。若不是大数据情报的帮助,案件的侦破难度将大大增加,甚至可能无法侦破。

  如今,冯科长和他的研判中心,就潜伏在数据的密林里,任何异动,都难以逃脱这张“天网”。

  记者 侯玉才 (都市时报)

编辑: 王丹蕾
关键词: 时空分析;毒贩;神器;手机号码;天网

大数据成为缉毒神器:挖出神秘手机背后的毒贩

从异常情况的蛛丝马迹中,寻找到真正的重要情报,然后给毒贩致命一击——这是德宏边防支队大数据情报研判中心每天重复的工作。如今,冯科长和他的研判中心,就潜伏在数据的密林里,任何异动,都难以逃脱这张“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