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知识付费遭遇盗版“乌云” 专家:版权保护是发展基石

2017-11-08 08:55:00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

  知识付费遭遇盗版“乌云”

  由于此类侵权发生的规模大、频次高、情况复杂,很难通过法律手段进行处理,目前版权方的处理方式相对温和。这种情况下,侵权行为的处理效果与侵权行为发生平台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

  想听高晓松的音频节目《矮大紧指北》,但又舍不得200元的订阅费?没关系,只要在网上随手一搜,你就会发现,打着“免费”“低价”旗号的微信公号和淘宝商铺正向你招手,而这些内容提供者,简单来说,就是“搬运工”。

  尽管“知识付费”的概念已为人熟知,但是“盗版”,依然是诸多知识付费平台需要解决的问题。

  “侵权行为最大的影响是让原创者失去创作动力,导致用户难以获取优质内容。对我们平台来说,一方面是粗制滥造的内容影响平台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丧失了一部分对知识有付费意愿的用户。”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相关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版权方和侵权者的“猫鼠游戏”,在知识付费时代照样得继续玩下去。不过,第三方版权服务平台维权骑士提醒,各知识付费平台只要能尽早建立版权保护体系,就能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

  “低价”是卖点,“盗版”来导流

  原价100多元、200多元的课程,现在通通免费,通通免费!对,你一定在朋友圈上看过类似海报。它告诉你,只要扫码进群,什么《蒋勋细说红楼梦》,什么《矮大紧指北》,你都能免费收入囊中。

  而这些音频节目,如果通过正规途径收听,均需要支付订阅费。

  “免费午餐”吃起来不难。用户只需将指定的宣传海报和广告语发在自己的朋友圈,选择“所有人可见”,之后截屏以显示自己按规定完成操作,就算正式获得了“免费听课”的资格。

  之后,群里的负责人会甩出若干微信公众号。关注公众号之后,用户就能获得音频内容。

  好一出简单粗暴的涨粉方式。

  这招有点无赖,但也确实有效。虽然内容来路并不正当,可是节目音质也算清晰,不会影响用户“薅羊毛”。

  “受到侵权困扰,基本上是所有付费平台面临的困境。”维权骑士从去年开始启动了与“得到”APP的知识付费内容版权保护方面的合作。其企业服务运营经理宏达表示,到目前为止,他们帮助得到APP处理的各种侵权行为达16000余次。

  从维权骑士的经验来看,音频节目被侵权的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以售卖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和以分享获得流量红利为目的。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侵权形式主要表现在侵权内容的宣传、交易和分发环节;而为了获取流量红利的侵权形式,则主要为通过自媒体平台或者社群进行内容分享。“不论哪一种侵权形式,微信、QQ、小密圈等社群工具都是侵权行为的高发区。”宏达说。

  处理方式相对“温和”,散兵游勇让人头疼

  最让人头疼的侵权主体,就是个人账号和群这样的“散户”。

  “比如你看这个群。”宏达给出了一个专门分享喜马拉雅FM音频盗版内容的QQ群截图。从群聊内容和群聊名称来看,它明显是个知识付费侵权内容售卖群。但点击“举报”之后,并没有知识产权侵权的相关选项,只能按照“广告其他”进行投诉。

  对微信个人账号,侵权举报通过率也很低;就算举报通过,平台也只是限制侵权者的朋友圈功能。这样一来,侵权者侵权成本不高,而版权所有方反而需要付出大量精力。

  喜马拉雅FM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侵权多为个人行为,在微信等渠道无法追踪到侵权个人的具体信息,难以维权。

  宏达介绍,对发生在正规平台的侵权行为,维权的主要方式是向平台提供相关证据,交由平台进行处理。如果平台不积极配合,维权方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要求其处理。

  “由于侵权发生的规模大、频次高、情况复杂,很难通过诉讼或者其他法律手段进行处理,所以目前版权方选择处理的方式一般都相对温和。在这种情况下,侵权行为的处理效果与侵权行为发生平台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宏达说,微信个人账号和群的维权成效差,与微信平台对于侵权证据的采信方式、对侵权行为处理的严厉程度都有关系。

  不过,要在和盗版者的持久战中胜出,不仅在于“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宏达提醒,平台要做好确权—监控—维权—数据挖掘这一系列版权保护工作,建立自己的版权体系,了解侵权行为的分布,以便在侵权行为发生时,有足够完善的证据用来维权。这还不够,平台方还应该对侵权行为进行数据分析,从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评估自身的版权保护效果,也对自身下一步的内容制作和运营进行指导。

  平台投入大量精力,但盗版不是最大问题

  去年六月,喜马拉雅FM第一个付费课程《好好说话》上线,淘宝等平台上也出现了不少盗版资源。喜马拉雅FM在内部成立了盗版监测小组,与淘宝保持紧密对接。

  “整体来说,现在淘宝平台的盗版情况已经大为改善。我们平台内部如果监测到有用户出售盗版及相关关键词,或收到用户举报,也会第一时间处理。”上述喜马拉雅FM相关负责人表示。

  他坦言,平台在版权方面投入巨大。“我们不仅建立自纠自查机制,用内部团队‘人工+系统’双层监测的方式将平台内发生盗版事件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也与外部监测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目前淘宝(上的侵权行为)基本可做到当日处理。上半年,我们处理了7500多个侵权商品。”该人士透露。

  那么,盗版会成为知识付费上空的“乌云”吗?

  互联网观察家、知识专家方军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所有涉及知识产权的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均是其发展基石。不过,现在知识付费仍处于产业发展早期阶段,从技术产品接纳曲线来看,目前还是技术爱好者和产品尝鲜者为主导的早期市场。“当前对产业有重大影响的不是盗版,而是如何能够持续产出符合大众用户需求的新知识产品。”

  确实,知识付费尚属新鲜事物,但也已迎来了它的爆发。2016年被看做是知识付费元年,各种形式的知识付费产品纷纷涌现。根据36kr报道,这一年有知识付费意愿的用户暴涨了3倍,知识付费用户数近5000万人。

  方军表示,知识付费产品的提供商与平台,除了进行常规的知识产权保护之外,还得下功夫另辟蹊径,想想如何让自己的产品不那么容易被盗版。方军认为,相比单纯的音频内容产品,给用户的知识服务更不容易被盗版;相比内容本身,知识IP个人给用户的真实感更不易被盗版。

  再具体点说,如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所写,产品具有的即时性、个性化、解释性、可靠性、获取性、实体化、可赞助性和可寻性等“生成性”,比“免费”这一特性更能打动人。而且,这些特性是平台或者提供方将产品交付给用户的过程中生成的,它不容易被盗版。“这是我们的产品创新要重视的。”方军强调。(记者 张盖伦)

编辑: 吴海波
关键词: 盗版;版权保护;版权体系

知识付费遭遇盗版“乌云” 专家:版权保护是发展基石

从维权骑士的经验来看,音频节目被侵权的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以售卖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和以分享获得流量红利为目的。方军表示,知识付费产品的提供商与平台,除了进行常规的知识产权保护之外,还得下功夫另辟蹊径,想想如何让自己的产品不那么容易被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