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陈奕福:根植当地情系故土 华人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018-01-21 09:23:00来源:央广网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青年委员会主任陈奕福接受记者采访

  央广网新加坡1月21日消息(记者李觐如 苏伯皓 王铖)“我本身是第三代的移民,我的爷爷在1900年左右过来的,我父亲都是在新加坡出世的。”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青年委员会主任陈奕福对记者讲述着他自己的移民经历。

  陈奕福家族是比较早期移民到新加坡的,随着在新加坡的华人不断增多,逐渐形成了以华人为主体的民族,新加坡政府官方将“华族” 定义为一个种族或族群,专指拥有中国血统或者祖先源自于中国的人士。如今,华人已占新加坡总人口的76%,新加坡成为中国之外唯一以“华族”人口占多数的国家。除华人外,新加坡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人民,如马来人、印度人和欧亚人,他们如华人一样,因为文化的趋同分别形成了三个族群,印尼族、马来族、欧亚族。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给新加坡增添了无限的魅力,不同文化并存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体。

  陈奕福说,新加坡形成了与众不同、包罗万象又独具特色的文化,在这样一个多文化族群的国家,我们作为华人,珍惜华人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200年以前,很多华侨来新加坡,其中有很多祖籍是福建。他们开发种植橡胶、椰子等,通过干苦力粗活维持生计,最终也有出类拔萃的开疆拓土者。这些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一个共性,重视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起源很早,为子弟设置就学之所,也是华人的优良传统。早期,小有成就的企业家帮员工建造属于华人自己的公立学校,让子女受教育。1840年,福建会馆在新加坡建造天福宫,于是萃英书院应运而生,萃英书院成为新加坡第一家有籍可查的华人共同设立的教育机关。陈奕福说:“直到今天,华人在海外开办学校的传统一直都没有变。”

  据陈奕福介绍,新加坡福建会馆下属5所学校开办十年来,学习华文的比重比新加坡公办学校比重要很多。引以为豪的是,在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很多成为新加坡政府外交部门重要职位就职,很好地为中国、新加坡搭建沟通桥梁。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华文知识,学校还注重传承中华文化的艺术精华,优秀的毕业生回到学校帮助在校生学习中国舞蹈、武术、书法、华乐、古筝等,丰富他们的课外活动。

  他说,过去移民带着几件破衣服就来到新加坡打拼,用苦力劳力创造价值。新一代的移民情况与过去不同,深厚的知识资本让他们眼界更远,见识更广。新加坡规定实行“双语”教育,英语是主要的语言,各种族的人们还需要学习其种族的母语,华人已经不满足于学习简单的华文,他们需要提升华文教育专业知识,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了解现在中国的发展面貌。中国经济发展神速,海外华文教育的经济价值随之也提高,认识重视培养孩子学习华文,才能让新生代移民更深入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根植当地,情系故土。陈奕福说,我们从海上丝绸之路来,“一带一路”的倡议为华文教育支持提供了更广阔舞台,华人在新加坡越来越自信,并将在国际舞台上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编辑: 吴海波

陈奕福:根植当地情系故土 华人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我本身是第三代的移民,我的爷爷在1900年左右过来的,我父亲都是在新加坡出世的。”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青年委员会主任陈奕福对记者讲述着他自己的移民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