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记者手记:陌生而又熟悉的国度 诉中柬不解之缘

2018-01-22 11:1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暹粒1月22日消息(记者李觐如)走出吴哥国际机场,迎面而来的热浪夹杂着香烛的味道。置身于这宗教国度,看着一张张东南亚面孔,我回过神来,到暹粒了。与记者团随行的有一位憨态可掬的中国小伙儿,他是柬埔寨孔子学院暹粒吴哥高中孔子课堂负责人刘振。几天的探访,听了他的讲述,我们知道,原来,中国柬埔寨早有不解之缘。

  流连暹粒街头巷尾,竟然发现有中文字样的“吴哥的微笑”广告牌、有中国银行、有教中文的国际学校,我们所住的酒店还有会中文的服务员……

暹粒的国际语言学校

中餐馆

  从柬埔寨第一个国家扶南王国至今,两国保持着友好交往的关系。扶南是公元1世纪到7世纪时柬埔寨的称呼,是历史上第一个出现在中国古代史的东南亚国家。中国和柬埔寨地理位置相距不远,两国交往已有千年多的积淀。近年来,中国与柬埔寨关系持续向好,两国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在基础建设、旅游交流等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并取得丰硕成果。据报道称,截至2017年11月,共有80万人次中国游客来柬旅游,是柬埔寨外来游客的主力军。据数据统计,2016年,有60多万中国人到暹粒看遗迹,今年有望达到100万,预测2020年,到暹粒旅游的人数将达到200万人次。暹粒因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吴哥窟的存在,吸引着八方游客来这里寻找“吴哥的微笑”。吴哥窟已经成为柬埔寨一张亮丽的名片。

  柬埔寨考古历史专家研究吴哥窟壁雕时,发现巴戎寺围廊壁上刻画一批军人,而军服、发型与柬埔寨本民族高棉族不同, 类似“结髻带冠”的古代中国风格。研究员结合史料认为,12世纪中国宋朝被金灭亡后,有一部分军人来到柬埔寨, 成为“雇佣兵”,协助高棉军队与占婆军作战。刘振说:“巴戎寺壁画上中柬士兵的展现,见证了中柬两国交往悠久的历史,也成为中柬友谊的千古佳话。”

“吴哥的微笑”广告牌

  一段石刻看中柬关系源远流长,一台舞剧看中柬友谊历久弥新。近年来,由云南文投集团投资的《吴哥的微笑》舞台剧,成为游客到柬埔寨观光的流连之地。它将中国丰富的文化旅游演出经验运用到暹粒旅游产业中,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法,全剧选取吴哥文化瑰宝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结合现代手法加以表现,向全世界游客展示灿烂的吴哥文化。

  刘振说:“《吴哥的微笑》就是暹粒最好的名片,而我在这里教中文,希望更多的柬埔寨人了解中国。看到自己的学生讲中文,我都非常自豪,这也是我在这里的动力所在。语言是文明或文化的载体,是中国和柬埔寨友谊的桥梁。我平时上课也会给我的学生讲中国的节日,比如春节的风俗习惯等,让柬埔寨的学生自己组织文艺晚会,像我们的春晚一样演出表演。”

  刘振介绍,他的学生遍布各个行业,有厨师、有导购、有酒店前台。他带我们来到暹粒最大的免税店,走两步就有人和他打招呼,他似乎成了暹粒的名人。走到一个柜台前,我们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眼睛深邃的男孩子,刘振上前让他讲两句,男孩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讲起了他学习中文的过程,“免税店像一个大语言学校,每天和中国人接触,给客人介绍我们的商品,他们都很满意我们的服务。有时候我们不会讲,也会露出微笑回应他们。免税店工作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可以练习中文,没有语言障碍。”当提到是否喜欢老师,刘振流露出欣慰而羞赧的笑容,急忙要转身介绍他的下一位学生给我认识。

  在免税店,每个柜台都能看到支付宝二维码,会讲中文的导购们都会娴熟地说“我来扫你”。

  看到刘振忙碌兴奋的背影,突然感觉一份职业的神圣。在柬埔寨,他是推广中国文化的使者,中柬两国的不解渊源正是由这些普通人点滴构建和积累起来的。

编辑: 张潇祎

记者手记:陌生而又熟悉的国度 诉中柬不解之缘

走出吴哥国际机场,迎面而来的热浪夹杂着香烛的味道。置身于这宗教国度,看着一张张东南亚面孔,我回过神来,到暹粒了。与记者团随行的有一位憨态可掬的中国小伙儿,他是柬埔寨孔子学院暹粒吴哥高中孔子课堂负责人刘振。几天的探访,听了他的讲述,我们知道,原来,中国柬埔寨早有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