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网络媒体走转改】浙江开化青山村:山窝窝变“聚宝盆” 土特产唱响农民致富歌

2018-02-09 15:48:00来源:浙江在线

12.jpg

  浙江在线2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越)云雾缭绕,残雪未消,一片片梯田飞驰而过。2月6日,浙江“梦想在身边”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团,沿着盘山公路翻越连绵大山,来到群山环抱之中的开化县青山村。

  青山村,位于海拔400多米的半山腰,山峦叠嶂,风景秀丽。因土壤肥沃、气候湿润,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家家户户开始种枇杷。往年到了枇杷丰收季,村民摘好枇杷运到山下县城去卖,一来一回,路上就得花2个小时,当天卖不完还得运回来,销售成本高,效益也不稳定。2014年,开化县新闻中心联合青山村举办“青山枇杷自驾采摘游”活动,吸引1000多辆自驾车,5000多人来青山村游玩,彻底改变了村民以往被动的销售模式。当年产的6万余公斤枇杷85%都在家门口销售出去了,村民们看见商机,顺势开了8家“青山云居”农家乐,人均增收1600多元。

1.jpg

青山村年味

3.jpg

青山村土特产

  “19岁去温州皮鞋厂打工,后来又辗转杭州,五年前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了十几亩枇杷地。”42岁的青山村村主任汪平说,由于没学历、没技能,在外面打工只能干体力活,工资也勉强过日子。从新闻里看到国家政策向农村倾斜,青山村对三农扶持力度越来越大,2013年汪平决定回老家青山村发展。

  目前,青山村有800亩枇杷种植地。这几天,村民们正在忙着对自家山地上的枇杷园进行茅秆清除和枇杷树疏枝、施肥等管理。疏枝和施肥,这是青山村枇杷种植的新举措。“我们青山枇杷粗放式管理,产量有,品相不好看,卖不上价格。”汪平和记者说。

  如何让传统农业种植告别“靠天吃饭”?去年5月,经过开化县新闻中心牵线搭桥,青山村两委干部专门到素有“华东枇杷第一村”的兰溪市女埠街道穆坞村考察学习。随后邀请穆坞村枇杷种植专家上门送技术、送计策,青山村制定了“三年乡村振兴计划”,三年内枇杷收入翻两番,实现“一亩山万元钱”。

  冬天万木萧疏,百花凋谢,站在高高的山头,一眼望去满山坡的枇杷花,显得格外耀眼。

2.jpg

  村民余智慧,瞧见了村里800亩枇杷花的商机,两年前务工返乡重新当起了农民,接手老父亲的养蜂事业。“预计这段时间可采枇杷蜜100公斤。按照每公斤400元的价格来算,能有4万元毛收入,加上春天采收的百花蜜,2017年的养蜂收入估计在7万元左右,农村生活确实越来越有奔头了。”余智慧说。84岁的村民余连樟养蜂70多年,2017年光蜂蜜收入就有10多万元,是青山村养蜂收益最好的村民。

5.jpg

84岁的村民余连樟养蜂70多年

6.png

刚出炉的蜂蜜

  “目前,青山村已有8户村民养殖了300多桶土蜂,主攻枇杷蜜的事业。”青山村村支书余金槐表示,接下来,村里还将采取邀请农业专家授课等形式,指导村民大力发展青山枇杷蜜,力争通过几年的时间,让青山枇杷蜜成为村里的另一主打产品,助农增收,建设更加幸福的青山家园。

  “土特产根本不用自己拿出去卖,农民收入蒸蒸日上。”汪平说,自从开化县新闻中心网络新闻帮扶,青山村土特产迈入了“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策划宣传青山经济,形成了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的亮丽景象,助力青山村走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编辑: 申明宽

【网络媒体走转改】浙江开化青山村:山窝窝变“聚宝盆” 土特产唱响农民致富歌

云雾缭绕,残雪未消,一片片梯田飞驰而过。2月6日,浙江“梦想在身边”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团,沿着盘山公路翻越连绵大山,来到群山环抱之中的开化县青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