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以琴瑟写男女之情的诗很多,常常“琴瑟”并举——《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关雎》一诗中的君子,对他所辗转反侧思念的淑女,想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追求呢?“琴瑟友之”。

  读到这里可能大家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了——为什么琴和瑟这两种乐器,能代称夫妻之情呢?

  “古琴”的音色响亮舒缓、共鸣性强、余音长且清脆、晶莹透亮、富有金属性的特点,像一位温婉娴雅又端庄美丽女子;从现在对古瑟演奏手法的复原来看:古瑟的音色类似古筝,但高音较古筝更加铿锵有力,而低音比古筝更为浑厚,弹奏起来声音饱满结实,具有特殊的深度与力度,显得宽厚、平和、舒展,又不失雅正,如果把它比拟作人,应是一名强健刚毅,又深沉执着的男子。

  就声音的特质而言,瑟与琴和鸣可谓相谐相和,却又和而不同。琴音细、悠、润,瑟声厚、空、沉,二者既各自为调,又彼此唱和,所以在演奏中总是结伴而出,其音协和动听、委婉飘绵,活泼而不失规整。

  琴与瑟,是两种不同的乐器,之所以能娓娓弹奏出和谐优美的乐曲,还在于琴能容瑟,瑟能合琴,二者融成一体。所以,在演奏“古瑟”与“古琴”盛行的春秋战国时期,“琴瑟和谐”一词,便被大量用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真挚情感,千百年来,流传至今。

  本期嘉宾:刘冬颖教授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古诗词吟唱的传播与推广,出版《诗经八堂课》等22部著作;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