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时代开始,中国男人最精彩的品质就是与“玉”结缘。夸男人脸庞长得周正帅气,叫“面如冠玉”;赞男人气质、身材好叫“玉树临风”。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是衔玉而生的,那块“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他得之则安宁,失之则丧魂。曹雪芹用神来之笔,典型地揭示了“玉”对于中国男人的特殊意义。

  中华民族爱玉的情结可谓源远流长。考古学上早已证实,早在距今七千多年前,玉石制品就已经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了。美玉那种圆润光滑、色泽柔和、温凉适中的特有质地,给人的感觉是温馨、宁静、和谐的,常用来比喻最崇高的品德。

  《礼记·玉藻》中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要求君子时刻佩玉,用玉的品性来要求自己。在这里,美玉已经被道德化了,被赋予了道德伦理的属性。

  古老的《诗经》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美玉情缘,《诗经·卫风·淇奥》中赞美“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用玉的冶炼过程——切、磋、琢、磨,来比喻成为君子要多经磨砺,才能具备君子那如玉一样的品性。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淇是淇水,古为黄河支流,大部在今河南境内。奥(yù):河流弯曲的地方。就在黄河的转弯处,竹林茂盛。诗以象征君子品行的高洁绿竹起兴,引发了如何成为一个君子的咏叹: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本期嘉宾:刘冬颖教授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古诗词吟唱的传播与推广,出版《诗经八堂课》等22部著作;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