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地利狭长的极不规则的版图上,汇集着无数光辉的音乐历史:它是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世界,也是舒伯特和约翰·斯特劳斯的乐园,还是布鲁克纳和马勒的炼狱。在《音符上的奥地利》中,知名音乐评论家刘雪枫带领我们行走奥地利,共享音乐盛宴。

 

  萨尔茨堡艺术节的新生:现代元素的注入

  卡拉扬的去世使艺术节面临重大发展危机,在卡拉扬长期的专制与垄断突然终止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有足够的威望与能力接管这项事业。当年的权宜之计是以给薪制度选出三个人组成临时领导小组,即优秀的剧院管理人杰拉德·莫迪埃任艺术总监,音乐经理人汉斯·兰德斯曼任财务总监,萨尔茨堡的银行家亨利·威斯穆勒任主席。第二年又有彼得·施泰因任戏剧总监。

  在勉强度过维持现状、惨淡经营的三年之后,莫迪埃以其创新、民主的作风和卓越的艺术管理才能脱颖而出,成为艺术节的实际灵魂人物,莫迪埃出身法学博士,三十几岁便在对比利时及德国歌剧院的改革方面颇有建树,被认为是已经危机四伏的歌剧院事业的救世主。他以自己的理念主持萨尔茨堡艺术节的第一年,便大踏步地脱离卡拉扬的一贯路线,突出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合理支配金钱,不以大牌明星为唯一号召力,同时调整票价结构,拉开定价档次。1992年的艺术节虽然仍有莫扎特与理查·施特劳斯的内容,但风头却被梅西安的一部惊世骇俗的歌剧《阿西西的圣方济各》抢尽。这部净演出时间为4个半小时堪与瓦格纳《帕西法尔》相媲美的20世纪最伟大的歌剧,由颇受欧美知识分子推崇的年轻的戏剧导演彼得·塞拉斯执导、萨洛宁指挥洛杉矶爱乐乐团伴奏,难度极高的合唱由维也纳的阿诺·勋伯格合唱团担任。为了更有效地传播这部歌剧的价值及在萨尔茨堡首演的意义,它的节目单也被做成画册形式的正式出版物,首次以法德英三种语言印行,定价虽然昂贵,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受此影响,其他音乐会与歌剧的节目单也一改往日简陋面貌,不仅请音乐学者撰写内容权威丰富的正文,而且设计精美,具有观赏收藏价值。每当艺术节接近尾声时,许多节目单便告脱销,甚至出现高价倒卖的现象。(2002年以来,我曾经多次想买一些错过观赏的重要演出节目册,结果到艺术节专卖店还是未能完全如愿。)

  刘雪枫,知名音乐评论家,古典音乐推广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著有《贴近浪漫时代》《德国音乐地图》《朝圣:瓦格纳的拜罗伊特》《交响乐欣赏十八讲》《和刘雪枫一起听音乐》《给孩子的音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