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拍摄的人民大会堂。(图源:新华网)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时间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主席会议建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5月21日在北京召开。因疫情被推迟的全国两会确定召开时间,释放出中国将迈出重启关键一步的重要信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此次全国两会,也是观察特殊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的重要窗口,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抗疫工作进行总结。每年召开的全国两会都会对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问题进行总结。这一次,在经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中国更有必要对疫情防控中的经验和教训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从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到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再到如何增强经济社会抗风险能力……社会各界已经开展了广泛探讨。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许耀桐认为,两会代表委员来自中国各行各业,在两会的平台上发出各个层面的声音,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凝聚社会共识。
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2019年,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如何更好地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如何更好地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如何更好地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如何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些都需要全国两会进行系统地安排部署。许耀桐表示,全国两会在客观评估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情况下,可以合理调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定出台更加全面系统的财政、金融等政策安排,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三是把抗疫精神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必须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然而受疫情影响,社会上各种情绪和声音相互交织,全国两会的召开,无疑将使人们对中国的疫情防控形势更加安心,对加快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更有信心。2020年全国两会的召开,也将引导全国人民把“抗疫精神”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以顽强的奋斗姿态,努力化解风险挑战,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海外网评论员 孟庆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