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成都“两会”上,表决通过了关于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这份163页、12个篇章的规划纲要,让代表委员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很清晰,很接地气;有匠心,更有雄心。

  “十三五”时期,是成都聚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五年,是成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其间,成都推动城市能级全方位提升、发展方式全方位变革、治理体系全方位重塑、生活品质全方位提高,实现从区域中心城市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性跃升,连续12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GaWC世界城市排名由2016年的第100位跃升至第59位。

  “十四五”开局,站在新起点,成都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新征程。作为指导和推动成都下一个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成都的“十四五”规划巨笔如椽绘新图。

  匠心蕴于时间发酵。这份规划纲要,2019年6月便正式启动起草工作,反复修改完善,前后历时一年半。

  匠心蕴于集思广益。这份规划纲要,创造了“三个首次”:首次委托参与国家“十四五”规划、上海2050年战略研究的专家智库团队开展49个专项课题研究、2035年远景目标和2050年远景展望研究。首次就城市中长期规划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广大市民积极响应,收到社会公众留言3.2万条,汇总整理出建议共12大类1000余条。首次全面征求中央驻蓉单位、省级部门意见。起草组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建议,增写改写520处,覆盖意见建议936条,做到了能吸收的尽量吸收。

  这是一个城市气度的彰显,也是一个城市开门问策、广泛凝聚智慧力量的匠心所在。所要追求的,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理清思路、凝聚共识。

  从规划纲要起草的主要考量来看,是主动服务双循环、齐心唱好“双城记”,更好担负起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民族复兴的大城责任。注重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合作与竞争、发展与安全、政府与市场、战略与战术的关系。

  分析这5条主要把握的原则,可以窥见这座城市面对未来五年的伏笔: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新路,在互利合作中育先机、在相互成就中开新局,以“有为政府”推动行政有界有度、监管包容审慎、服务可感可得,努力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与社会有序运行的高水平动态平衡,确保战略方向正确、政策措施精准、发展成果有感。

  在成都,发展成果市民有感,有更加具象化的承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这也是今年成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工程、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生态惠民示范工程、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招招式式都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温度。突出人本逻辑,永葆为民初心的同时,也意在构筑城市未来竞争新优势。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不仅是成都的为民初心,也是成都的发展底气,更是一座城的庄严承诺。

  一个城市的发展空间,没有理论上限,关键在于把握好战略定位,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些,充分考虑到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情况,遵循科学规划原则,进行前瞻性布局。

  成都“十四五”规划就是如此。锚定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为这座城市谋划更美好的未来。这也是这座城市的雄心。

  当前, 成都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新征程,迎来了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交汇实施,推动成都由内陆腹地转变为开放前沿;构建新发展格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密集部署,推动成都由国家中心城市向现代化国际都市稳步迈进;党中央赋予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重大使命,推动成都率先探索中国特色、时代特质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些都为成都从大城市向大都市转变开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注入了更为强劲的动能。

  当创业之心碰撞机遇之城,“稳稳的幸福”便被为民初心的温度托起;当澎湃动能遇见韧劲恒心和战略定力,营城匠心便让城市雄心有所依傍。“十四五”的美好新图景,正在成都徐徐展开。(文/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