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昆明10月13日消息(记者朱敏 李健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简称COP15,正在云南昆明举行。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这也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

12日下午,多国与会代表围绕大会主题,线上线下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恢复之路、未来之路。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如何保护?各国与会代表形成了哪些共识?

工业革命后,“物种灭绝”这个词伴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而时时出现。地球正面临着迄今为止生态系统和物种灭绝最为严重的威胁。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的最新报告,人类“严重改变”了地球四分之三的陆地表面,有100万物种濒临灭绝,而且许多将在几十年内灭绝。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永生表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福祉,经济增长和GDP都是手段,但现在全球都出现了发展的手段和目的的本末倒置,高增长在很多国家并没有带来高福祉,而且环境也不可持续。如果不以福祉为导向,而是以GDP为导向,就一定会带来大量的扭曲,结果就是高增长低福祉。”

12日,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健康和经济增长的基础。当前人类正在经历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公共卫生等危机,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各方应致力于通过生物多样性助力可持续发展,推动人类共同迈向生态文明新征程。

1992年通过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简称为CBD,迄今已经有196个国家签署。该公约以十年为一个周期,每十年缔约国将设定下一个十年的一揽子目标。2020年是新的十年的起点,而COP15恰好站在了该重要节点上。今年7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发布了“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第一份正式草案。框架一揽子目标中的其中一个是:到2030年,至少30%的全球陆地和海洋区域得到保护。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认为,这个目标切合实际。他说:“考虑每个国家经济等各方面的承受能力,能够去完成,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现在保护地的面积,科学来讲要达到50%或70%,最后形成的共识是到2030年达到30%,大家努力奋斗一下,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如果提70%,根本实现不了,很多国家可能就放弃了,不去实现了。第二,无论从资金上还是技术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实现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技术上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是可预期的,我们有多大的资金来支持也是有预期的。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包括资金、技术,各个国家资源的奉献等方面能够形成一个很务实的支持的条件,才有可能把目标实现。”

尽管30%听起来不高,但实现起来并不易,需要各缔约方的共同努力,不折不扣执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指出,与会各代表一致强调,要实现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采取实际行动最为重要。黄润秋说:“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置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优先位置,在粮食系统基础设施投资、能源、土地利用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变革。要加强公共和私营部门的资源调动,建立公开透明的执行机制,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宏伟目标。”

作为惯例,COP主办国往往会出资设立一个东道国基金,来促成COP目标的达成。12日,中国已宣布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李海生指出:“我国是多边基金的发起者,先把这个钱放在池子里,后面希望国际社会大家都往里面放一些钱。这些钱主要是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些研究、交流、会议的召开和知识的传播,所以我觉得它意义重大,对整个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此次公约还单独制定了配套的机制,包括报告和问责制度、如何为落实目标提供资金、能力建设和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等。此外,COP15还提出相应的衡量指标,以便目标可以量化和统一报告与追踪。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魏辅文建议:“为便于执行和评估,我建议所设监测指标要具有延续性、可量化、易操作,并基于监测指标,建立一套科学、直观与推广的综合性评价指数。比如CBD Index与评估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的长期进展与成效。”

作为变革措施的推动者,中国用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性地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相结合,推动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为生物多样性恢复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濒危物种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等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为国际社会应对相应的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黄润秋表示:“期待COP15能够唤醒更多人民的共识,从全球到国家,从环境部门到其他政府部门,从企业或民间组织到媒体,乃至整个社会都要广泛参与,促进全球协同行动,使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促进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的动力,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美好愿景发挥我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