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北上广·图解数据
直通北上广·调查说明
<div>&nbsp;&nbsp;&nbsp; 本次调查于2014年2月在北京、上海、广州执行,采用电话随机访问的形式,访问了631名16岁以上的当地居民,并通过零点自有网络调查样本库,随机访问了全国20个城市,1553位居民作为数据补充。</div>
直通北上广·网络调查
直通北上广·评论员简介

长盛

长盛,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北京议事厅》主持人。多年记者经历,擅思,擅言,主持风格轻松、幽默、风趣、机智。外界评说他的《首都经济报道》独成一格,吹皱半池春水。他自言:凭君莫话封侯事,天道酬勤。[详细]

蒋昌建

蒋昌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副教授。1993年作为复旦大学辩论队成员参加新加坡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并获“最佳辩论员”称号。2001年-2005年,担任《杨澜访谈录》总策划,目前为江苏卫视科学励志节目《最强大脑》主持人。[详细]

王牧笛

王牧笛,广东卫视《财经郎眼》制片人、主持人。曾担任北京大学辩论协会会长,摘得北京大学演讲十佳大赛冠军、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冠军。2009年起,与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联手打造财经新闻评论节目《财经郎眼》,现已成为广东卫视最具标识性、美誉度、影响力和收视率的品牌节目。[详细]
直通北上广·评论员观点

节目音频:

<p>360搜索不久前公布了一个雾霾搜索数据研究报告,“雾霾”持续列在搜索热词前列,一度达到每天1900万次的搜索量。面对雾霾,三位各自有哪些对付雾霾的“绝招”?</p>
<p>上海的雾霾愈演愈烈,我防霾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买口罩。在家里面其实我们都受到一个信息的影响,就是认为光靠关窗子是不够的,还需要空气净化。</p>
<p>最主要是不出门,真的,不到万不得已我在家里就考虑养老的问题和怎么样乘电梯的问题。其实在北京的话,都是靠心理去对抗,不习惯环境和过去反差那么大。我今年是第一次戴口罩,因为我突然有一天发现二环边上的警察戴口罩,我决定戴吧。<br />
</p>
<p>我曾经幸灾乐祸过,去年确实是十年来灰霾天最少的一次,但是我们民众的感受还是不好。抗霾的办法,基本上我不认为戴口罩、空气清新剂特别靠谱,我不认为科技手段能够有效,基本上就是宅在家里,看蒋大哥的《最强大脑》。我是坚定的宅这一派,我的信念是生命在于静止,以前说要赶紧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现在改了是赶紧关窗户呼吸新鲜空气。</p>
<p>根据调查,人们抵御雾霾,基本靠“宅”和“捂”。在雾霾严重的北京,人们的抵御措施是最为密集的。减少户外运动的比例超过了一半(54%),超4成居民(43.2%)带过口罩。对于治理雾霾的目标,北上广三地居民有信心的比例为49.1%,没信心的比例为48%。怎么看我们的调查结果?</p>
<p>李克强总理说我们要像战胜贫困题一样向雾霾宣战,中国的事就是这样,只要政府一重视,而且有具体的举措,和政绩、官位紧密地挂上钩,再发动群众,这件事就有点靠谱。既然大家立下了军令状,接下来就要看你是不是达到了目标,如果没达到这个目标,上上下下该怎么样来负责任,这个要说清楚谈明白。</p>
<p>老百姓对于重大的贪污或者政府的重大工程,民生项目GDP等感觉都不大,但是对于自己呼吸之痛是有非常大的痛感。为什么现在政府一盘棋从上到下都要治这个霾,是因为有痛感,你说南京的市民看到通州有两个太阳,叫换日,雾霾天出现了换日,我老家哈尔滨88路公交车能迷路了,这种情况屡次在报端出现的时候,你知道有痛感了,必须得治理了。</p>
<p>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雾霾它到底原因是什么成瘾是什么,现在还说不清楚。连成因都没搞清楚,怎么来上这个措施?崔永元也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花了十五天的时间去高速路口去观察考察这个雾霾的成瘾,不知道三位对这个怎么看?</p>
<p>最奇怪的是,第一,它来得很突然,过去没有碰到过;第二,它来了以后是意味着一个拐点还是意味着一个暂时现象;第三,成因到现在没有达成一个共识。现在已经花了5个亿,不是建了一个雾霾的特殊的实验室,去看它的成因是什么,持续时间多长,再去找消除的办法。</p>
<p>雾霾不是现在就有的,我们专门做过关于雾霾的一期节目,我看到过数据,从建国以来咱们神州大地上就一直有雾霾,古人管霾叫天神之怒,认为天神发怒了,只不过这段时间比较明显,气象学叫静稳天气,所谓北京城的环保基本靠风,降尘基本靠雨,这样的一个地质结构基本上导致雾霾很多,但是不意味着雾霾是今天才有的,我想纠正这一点。</p>
<p>历史以来都有雾霾,但是霾的构成不一样,过去没有燃煤、没有汽车尾气,但是有扬尘,不像现在的城市都是水泥地。另外是气候条件,比如空气不流动。北京雾霾的构成恐怕汽车尾气所占的比例会上升,但如果风没有把雾霾吹走,燃煤和其他的成份占得多。所以你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是说光去统计哪一天的构成和情况怎么样,要通盘来考虑。</p>
<p>今年6月之前,北京、天津、石家庄要给出源解析的初步结果;今年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要完成源解析的初步工作。我觉得到时候到结果公布的时候恐怕又会是一个舆论的关注的焦点了,雾霾成因别成为又一个转基因之争,怎么样能够让雾霾成因不成为又一个转基因之争呢?不知道三位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p>
<p>其实我是觉得这里面有两个小问题可以讨论,一个就是说到全国一盘棋或者连锁城,你刚才说的京津冀,这里面是有利益的。每个人只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不行的,我知道利益损耗,中国空气污染每年经济的成本是GDP的1.2%,如果支付医院估计到3.8%。</p>
<p>北京、天津和河北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北京今年燃煤是2300万,今年可能要减到2000万,目标是这样,未来还会放在更低的数上去减,中国大概烧全世界70%的煤。至今为止,也没明白成因是什么。但是,行政区划无法在空气上把大家隔绝,这个事情不单纯说是北京想做什么努力就能把这事办成了。</p>
<p>现在政府也非常明白,靠单个努力是不够,所以要区域联防联控,而且所谓的军令状不是一个城市下的。我们一头是抓政府的责任,另一头要抓老百姓的监督,不管你怎么,2017年我要看到降25%的结果,如果没有,该负责的官员要负责,老百姓不会讨价还价,因为这个涉及到老百姓的生命和健康的权利。</p>
<p>现在多个代表委员都提出,要把治霾纳入政绩考核指标,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全国人大代表柳长庆都提了这个建议,将治理雾霾作为考核各级领导政绩的重要条件,但改变环境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把政绩纳入考核指标怎么样能够科学制定的目标?能不能用经济手段来呢?</p>
<p>当然对这个问题要考虑到很多复杂的因素,比如说考核目标也不是考核一时的干部的目标。我刚才讲了区域的联防联控,京津冀如果污染下不来,这个板子不是打在北京的领导或者是说单独打在河北的领导、天津的领导,要一起打,用不太好的词就是“连坐”。</p>
我需要让现在雾霾天能够迅速消失,慢慢地去衡量大家的承受能力,能不能憋那么长时间,是不是最后能忍住这一脚。我觉得有时间表能把它治好,所以大家才放一个狠话,提头来见或者如何如何,如果这个事情到现在是没有路径的,或者不像你想象那么容易,那么这事就不好办了,我现在害怕的就是这一种。
<p>其实中国很多问题走着走着,就变成了运动式执法的怪圈,很少有制度化的或者系统化治理的思路。比如东莞所谓扫黄,正规的沐足店都要把门卸下来、便于监察、便于管理。经济手段当然可以,奖和罚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行政手段不是可以,短时间内的一个运动不能根本解决问题。</p>
<p>在一般人眼里,雾霾似乎只对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有显著影响,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却指出,雾霾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以及孕妇的早产等都有影响,特别是对肿瘤影响比较大。</p>
<p>大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不分南北,现在在土地上流动的人口特别多,雾霾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孕妇,现在也有很多的数据已经做了关联,北京的雾霾很严重,北京的肺癌发病率以惊人的比例在增加。国家是有责任告诉我们的老百姓环境的变化到底对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p>
<p>现在是中国的价值观可能会更不一样,你在缺钱的时候和缺生活保障的时候,大家的底线是比较低的,所以能换来一些发展的机会、换来一些投资,就愿意去用一切东西做代价,像当年对待贫困那样对待现在的污染,这话翻译过来当年是拿命换钱,现在是拿钱来买命。</p>
<p>作为电视人,我发现了环保有关主题的电视节目收视率是最低的,从老百姓的心理来讲,投机远比环保要重要的多,中国除了环保之外还有很多议题,垃圾围城这些议题都是比我们身边的很多议题要重要得多。反正污染是污染大家,又不污染我一家,是大家一起来承担,这是很麻烦的。共识很重要,规划很重要,没有制度是不行的。</p>
直通北上广·互动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