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各位!欢迎收听两会特别节目《直通北上广》,我是郭静。住房问题,是全中国人民都关注的热点话题。过去,我们的房价涨幅远远超过房租的涨幅,大家都觉得“买房不如租房”。但是现在,统计局的数字,截止到去年11月,全国房租连涨47个月。我们该租房还是买房?
房租、房价都在涨,广州的房价连苏州、杭州都比不上,更不用说北京、上海了,但是从去年开始,广州开始补涨。这个概念非常恐怖吗?现在广州竟然有资格在房价涨幅上跟北京、上海共同来说话了,当然这个话题我本人比骆新、长盛更有资格。为啥,他长我几岁、功成名就、社会名流,只不定有几套房子呢?我现在才真正是在租房还是买房这儿打转呢!
<p>广州之前确实是价值的洼地,广州企业家喜欢生活在自己的村子或者镇里,不是很喜欢在广州买房,再加上广州有个双子城,深圳。但是广州现在有领涨全国的势头。</p>
驻美大使崔天凯说,分到外交部的公务员工资起点很低,靠工资的话在北京想养活自己既租不起房,也买不起房。这句话的核心在于既是证明外交部的公务员是非常清廉的,同时也是在说北京的房价相对而言确实很高。根据刚才提到的数据,北京和上海平均6个月才能买一平米房屋,你想想一年买两平米,买70平米需要35年。
今年4月份开始,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房价一路是高歌猛进,有人形容是“年初没买房,一年都白忙”。每个月一线城市房价的同比涨幅几乎都是以平均两个百分点的速度在递增,虽然到了去年年末“京七条”、“沪七条”、“深八条”都相继问世,一线城市纷纷都举起了调控大旗,眼下的楼市好像是成交正集体遇冷,但是在今年一片崩盘论的唱摔声当中,不知道三位怎么看?
北上广的房价在往上涨,同时,从去年的国五条开始到今年,人口的集中速度也应该计算在内。如果计算出人口涌入的速度,我相信比房价上涨的幅度还要大。所以,北上广的房价肯定是要往上走的。但是,今年住建部和统计局也有一个相关数据,全国其他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有近一半是在往下落的,所以谈房价上涨放在全国一盘棋来说,其实是有涨有落。
全国政协委员、星河湾地产董事长黄文仔觉得,政府调控楼市不如银行调控有效;他今年的一个提案,就是建议政府退出房地产调控,避免“越调越高”的怪圈,他建议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来调节,政府要做的是加快保障房制度的改革和实施。三位对此怎么看?
在中国,房地产完全指望政府不现实。过去的所有经验都证明,政府在这方面是很自信的,而且是愿意管市场,同样的,它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普通商品,它涉及到的情绪和涉及到的方面太多。我们对房地产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心里都很恐惧,不知道解决的方案在哪儿?去年就这么在说,今年依然在这么说,它往下走,当你在看多房价的同时,其实是在看空这个市场。
<p>在调控房价的时候,一方面抑制一些不必要的需求,比如物业税、房地产税还是要调的,长期持有的房子在中国不交税的这个情况是有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增加供给,但是我发现这一两年有点奇怪,好像政府只是在说要增加保障房,但是保障房的量就不在提了,这一点上来说大家也会觉得是不是我们增加供给有点无望,所以大伙觉得那还不如去买房呢。</p>
<p>大家看不懂今年的房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土地。眼下的特点是房价冷、地价热——三四线城市楼市交易疲软,个别地方成交量甚至“腰斩”,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却一片火热,房价冷、地价热,预示什么?怎么看“面粉贵过面包”?</p>
<p>100%是地价决定房价,地价决定房价在中国是一个不破的逻辑,第一站的比例是在50%,有的时候占在50%以上,一般情况下占一半。以前在土地能协议出让时的候有的时候还能地价占房价的10%,现在招牌挂之后很少能占到5成以下了。<br />
</p>
<p>现在存量土地毕竟是少了,政府目前很多财政也来自地价的收入,当然希望越涨政府的钱就越多。另外,很多地方政府的债务平台形成是因为地方要大搞基础建设,钱很大程度上要靠卖地。目前各大城市的政府投入的基础公共建设当中只有10%的钱来自于各地的财政收入,有90%的钱一半来自于卖地的收入,这也是一个政府至少不愿意看到地价下降的一个原因。</p>
<p>其实催生房价高企的推手说白了是地方政府,你说靠压缩地价来限制地价这是不可能,我们看到地方政府的态度是什么,是限房价,竞地价,最终转移到了消费者,或者转移到开发商的手里。政府一方面自己政绩好看,另一方面又给了民众交待,苦的是开发商,苦的是排队等候的人。</p>
<p>说到土地,说到2013年房地产市场的热点,就不能不提到小产权房。前天的消息,北京市国土局和住建委向国土部和住建部建议,对部分“已建未售”的小产权房补办用地等审批手续,纳入公租房等政策性房源。……对北京市的这个提议,三位怎么看?</p>
<p>小产权房说起来相对尴尬。你不希望违规,那你就给这些不得以违规的人给他一条出路。价格是商品房1/3的小产权房,我买来就是为了住,我甚至都不在意它能不能抵押,能不能贷款,能不能再去做变现流。这个需求是非常实际的事情,但是这因动了一个更大的蛋糕,破坏了游戏规则,就不允许。以建未售的可以改成公租房,别让它浪费。</p>
<p>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三分天下,小产权房至少占到了一半,这和我们土地的专控有关。中国的集体所有土地是不能建房子,政府必须的把这个地弄过来才能够给开发商去建房,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集体所有制土地能够上市交易也是希望能够打破这种完全由政府一家来垄断土地的情况。农民没法去分享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p>
<p>小产权房一般是城市里中低收入的居民和外来务工者居住,这些人对城市化的进程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小产权房是二元结构的一个糊涂帐,它是私生子,它一开始就有原罪。现在看有关部门对小产权态度不是一刀切,把它纳入公租房的政策性保障性住房没问题。我建议买小产权房要慎重,而手里正在住的小产权房要密切关注政策的走向,而且不要轻易相信有关部门的承诺。</p>
前些天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件事,北京有个37小伙子为了能在北京分到一套保障房五年前就开始苦等,这五年里不敢多挣钱不敢找媳妇,可就是这样五年里他连参加的摇号的资格都没轮上。这保障房实在是太少了,所以这次自住型商品房虽然它叫商品房还不是保障佛但是大家还是马上果断的出手去申请。不知道对自住型商品房三位是否看好呢?<br />
<p>看好吧,北京这样的名称太多了,十几种,现在又加了一个自住型商品房,在丰厚这个队伍,你说不看好也不行,但它冲击不了房价,因为它体量不足,只有市场上自住型商品房占主流这才有可能,不需要摇号,敞开供应才有可能把房价降下来。</p>
<p>有便宜的房子入市总不是坏事,如果集体所有制的土地未来上市交易和目前城市里面的国有所控制的土地进行抗衡,一定会稀释房价。但是刚刚二位都已经说了这么小的一个量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我倒还是觉得要下大力气做公租房,但是现在这个租赁房更多还是锁定在有城市户籍人口,这也不对,应该是所有的公民你都可以去申请,才能够缓解目前的状况。</p>
<p>现在中国的住房名有多少种,到底要闹哪样?看好肯定的,毕竟比市价便宜了30%,但是很难保证这个好经不被念歪。北京现在保障房的轮户家可能有13万户,这区区两万套的自住型商品房,杯水车薪,申购自主商品房中签率是小概率事件,作为对大体量的商品房价格是没有大的帮助。</p>
<p>前面提到中国网两会前夕做的两会热点调查,关于保障房,线上的调查,64%的网友最关心申请资格是否公平合理;44%的线下调查对象关心分配程序是否公正透明。三位还有什么补充?</p>
<p>我说了很多年的是加薪,低端这一块门槛还是高了,跨出去的人基本属于小众,对于不符合条件申请公租,又有一点点钱但买不起商品房的人不断扩大的背景底下,有足够的供应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偏偏这一段可能做起来是最困难的。理论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卖的每一个地块,都只适合做豪宅了,已经不适合做普通商品住宅,价格上已经完全没有可能了,所以难度在土地上。</p>
<p>我是想借助中国之声这个平台向经济适用房表达我的愤慨,这个东西从头到尾就是一个怪胎。前两天有个媒体报道,是在河北的形邢台,一个经济适用房的项目面积有260平方米,还有车库,是到经适还是官适房?我觉得经适房已经代表了整个中国保障性住房的一个案例、一个镜子,在这里面我们看到所谓的不公平所谓的权利的权钱交易,或者权利自肥已经全体现出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