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北上广·图解数据
直通北上广·调查说明
<p>  本次调查于2014年2月在北京、上海、广州执行,采用电话随机访问的形式,访问了631名16岁以上的当地居民,并通过零点自有网络调查样本库,随机访问了全国20个城市,1553位居民作为数据补充。</p>
直通北上广·网络调查
直通北上广·评论员简介

长盛

长盛,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北京议事厅》主持人。多年记者经历,擅思,擅言,主持风格轻松、幽默、风趣、机智。外界评说他的《首都经济报道》独成一格,吹皱半池春水。他自言:凭君莫话封侯事,天道酬勤。[详细]

骆新

骆新,东方卫视首席记者、新闻评论员,第十一届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多次参与策划并主持东方卫视各类重大新闻报道和直播,长期担任《东方夜新闻》的评论员、新闻主播。2012年,骆新被业内具有影响的《综艺》、CSM(央视索福瑞)等机构联合评选为“年度主持人”。[详细]

王牧笛

王牧笛,广东卫视《财经郎眼》制片人、主持人。曾担任北京大学辩论协会会长,摘得北京大学演讲十佳大赛冠军、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冠军。2009年起,与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联手打造财经新闻评论节目《财经郎眼》,现已成为广东卫视最具标识性、美誉度、影响力和收视率的品牌节目。[详细]
直通北上广·评论员观点

节目音频:

<p>从昨天到今天,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去年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310万人,超额完成全年900万人的就业目标,并创下历史新高;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也低于年初定下的4.6%这个目标0.5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就业任务靠的是什么?</p>
<p>我们的就业环境从数据上看还是可以的,城镇登记失业率4.1%这个数据是不错的,4.6%这个数据也是不错的,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由于有很多隐性就业的存在,所以4.1%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个数字我觉得可能有被低估了。但是在数据上的体现,我们知道就业环境还是不错的。</p>
<p>从数据上来看是好的,但是有很多不在数据的统计范围之内,所以很难言它的好。如果没有一个特别准确权威、可参考的数据,很多的判断会有偏差,尤其在城镇登记就业率这方面。我们其实希望能够看到一个反映中国就业率完整的数据,如果这个数据能够更准确,你现在作所有的判断,所有经济指标的倒推都会更容易一些。</p>
<p>我一向对数据保持警惕,因为数据是数据,感觉是感觉,我更倾向于感觉。当然数据为什么这么好,一是因为第三产业在经济的比重达到了46.1%,一是中小微企业得到扶持,吸收大量的就业,中小微企业GDP占了六成,就业占了7、8成,税收占了半壁的江山。</p>
<p>过去几年新增就业目标都定在900万左右,但每年都能超额完成任务。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增加到1000万人以上,这是不是基于对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乐观预期?三位怎么判断?今年的就业形势是乐观还是严峻?</p>
<p>从数据上来看它肯定是乐观一些,对大学生来说,去年人数创一个记录,今年再把它突破了,依然是史上最难。但是经济增速保持7.5%的话,劳动力市场就能容要纳这么多,能有这么一个增量。</p>
<p>每年就业都严峻,一个是大学生就业多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企业的日子并不很好过,虽然说现在是政策扶持到了中小微企业,但是我看到东南沿海企业出口情况非常严峻,也不像以前那么加大投资了。</p>
<p>从乐观角度上来说,中国这两年大量推进城镇化,有很多人进入城市,乍一看来就业压力很大,但是不同产业的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平移会新提供一些新的就业岗位,对低端劳动力的供给可以吸纳很多,所以城镇化是能够替中国解决很多就业问题的。从悲观角度上来说,人民币升值压力,出口导向型政策导还在,会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p>
<div class="Custom_UnionStyle">
<p>就业,的确是民生之本,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今年特别流行“大数据”,我手头也有一组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全国31个省区市中,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搜索排第一位的是“就业”。你们怎么看?</p>
</div>
<p>这十个省其实在我的眼里看来有几个特征,第一是大型的制造业相对集中的地方,随着劳动力生产的提高,设备不断改进,原来以工厂集中地的地方开始不行了;第二,长期依赖以能源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地方,节能减排、能源价格浮动,导致就业的机会会降低。</p>
<p>据调查,对于“找工作时最看重的因素”这个问题,工资福利的入选率以绝对优势领跑,公务员依然是公众心中最理想的职业,过半受访者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出身、机遇和人脉”。三位怎么看?</p>
<p>我觉得这个说的太对了,很多人还是认为公务员是一个相对保障系数比较好的职业,他当然愿意现在去考这个了,同时我们也看到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城市相对自由选择度还是比较大的。我得出一个结论,以前都是人找事,现在真的是事找人。</p>
<p>我觉得这个数据很可怕,第一,每一条我们几乎都能接受,调查的结果也这么显示的话这事就相当不妙。北京上海成为全国的机会中心,所有人去找工作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工资,然后公务员排在第一位,大家认为成功的关键主要在家庭出身,你把这几条连起来,你说你还能去?我描绘的是一个典型的心怀悲凉的机会主义分子。</p>
<p>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出来以后,“改革”出现次数最多,77次,比以往任何一次报告都多;而“就业”,仅次于“企业”,和“农村”一样,出现了29次。这还不是"就业"这个词出现最多的一次,最多的一次是温家宝总理2009年作的工作报告,出现了33次。2009年是一个什么情况?为什么那一年就业会被频频提到?</p>
<p>009年金融海啸出口受阻,金融大面积的滑坡,很多的企业产能过剩,提供的岗位就很少,所以2009年压力很大。另外,2009年是中国大学扩招第十年,当年扩招大学生在这一年集中被释放出来了,是对大学教育的考验,这十年来扩招是完全走产业化的路径,但是它缺乏对学生适当的技能培训,也使得当年的就业压力非常之大。</p>
<p>“90后”受教育程度、生活背景明显有别于“70后”和“80后”。从就业人口年龄的变化上来看,面对以90后为主体的求职者,解决就业需要什么新思路?</p>
<p>现在90后都已经开始工作,而且这个年代跟以前就业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当年分城市和农村的生源,现在没有区别,穿着和价值观完全都一致,习惯也都一致,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也都一致,方向保持高度重合,现在大家都希望能找到最稳妥的工作,都希望能最快的时间挣到钱,还能利用家里的一点人脉资源保证成功,而且地点最好是在北京和上海。</p>
<p>很多媒体说70后要的是薪水和待遇,80后要的是明确的发展前景,90后要的是假期和个性化的生活。90后现在有一大批是农二代,农一代肩负起了城镇化重任,农二代回不了农村,不会种地,也没有地了,而在城市里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对职业的要求和城市里官二代和富二代差不多,比较繁重的工作他们是不会做的。</p>
<p>目前,我国的劳动力供应正在收缩,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年龄在15岁到59岁之间的劳动力人口已经减少570万人,今年将进一步减少。以前过剩的劳动力现在已被耗尽,劳动力的需求与供应比率在去年四季度,每110个空缺岗位对应的求职人数是100人。就业到底是难还是易?</p>
<p>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非常差的,西方的适龄劳动力有35%都是经过相应专业的技能培训,而在中国非常低,只有5%,即便是大学生毕业,在市场上仍旧没有就业竞争力,因为我们学校学到的都是原理性的知识,要满足就业非常难了,所以很多就业岗位等着你,但是你没法干、不能干。另外,有很多岗位90后不愿意干了,不像他爸一样了,这可能也会导致现在就业的人员的缺乏。</p>
<p>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大学的教育结构是完全接轨了,就是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不需要那么多的大学生,更需要蓝领工人。大学四年本科下来也基本上干不了什么,需要重新经过职业培训的。另外,你爸是不是李刚,这个问题就严重了。爹构成了现在就业的第一重意义,你认识的人比你自己是谁要重要得多,所以这是整个就业市场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情。</p>
<p>成功的标准是社会和爹妈给你设定的,过去是解决一个干部的身份,后来是解决一个基本的本科学历甚至往上,这和是不是被企业接纳,是不是与社会的硬性标准能够符合两码事。企业对弥补大学教育带来的技能化根本就没有耐心,招人不看专业只看人品,当然它也没有这个义务。所有的错配无论是结构上的错配,还是择业心理上的错配,都是社会价值观共同造成的。</p>
<p>有人说小城市就业拼关系,大城市就业拼实力,可也有人说,现在整个就是一个“拼爹时代”——这背后说明了什么?</p>
<p>拼爹不悲伤,很正常,中国本身人情社会,从传统来说没问题,而且现在基本上机会比较少,所以最好是把机会能够给你最近的人,这是完全正常的。所以以后很可能公务员一代会给公务员二代,富一代给富二代富二代给富三代,基本上商二代给商三代这可能性都很大。</p>
<p>阶层的分化是很严重的,以前说法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80年代说“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摆在依然成立。另外,对社会最大的危害就是所谓阶层的板结和不流动,我们老祖宗孔子说,要尊重这些有才华的人贤能之士,是可以流动的可以往上走的,但是现在这种流动性越来越差。</p>
<p>我觉得拼爹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个社会教育的同质化现象太严重了,如果你在教育的这个品种的种类上是按着每个人各尽所能,各自都有各自的技能的情况下,拼爹也不重要,正是因为太同质简直就是大家都差不多,最后这个东西不能做选择,那最后只能是去拼爹了。</p>
<p>出一道考题,假如三位家里有孩子面临就业的选择,从政府工作报告里传递出的信息,尤其是从三位和那么多行业接触,你们对未来就业形式的判断,你们能不能给个建议,哪些职业是可以选择的。</p>
<p>金融。不是简单地因为金融热门,而是觉得金融落后。中国的金融业和国外的差距大概在十年到十五年,所以未来这里还有空间,中国的金融业以后还有机会。</p>
<p>上海主要是正在建设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无金融不市场。如果在中国想促进这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要促进金融业的自由竞争,在这一方面我同意长盛的说法。金融人才太少了,包括有一些高技能的人才还是需要的,让我孩子去找工作,在上海至少金融机构可选择的空间还是很大。</p>
<p>我推荐一个我比较欣赏两个,一个是IT,优质自技术男,这个领域是未来一个很具有潜力。另外,我是觉得传媒依然是一个不错的行业,因为传媒是相对自由、有兴趣的。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人不热爱自己的行业,我作为传媒工作者我认为热爱是很重要的,我们每天都要接受不同的新鲜事,和不同的人打交道。</p>
直通北上广·互动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