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新周刊》总结“活在北京100怕”:怕北京幼儿园,公立进不去,私立上不起;怕北京名牌小学中学;怕北京早教班、兴趣班,世界各主要流派都有,风格不一,价格一样的贵。说到教育,不满意者居多,在三位看来,提到教育,你最满意的是什么?最不满意的是什么?</p>
<p>我最满意的还是高考的制度,尽管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看起来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到目前来讲也许想不到其他制度设计比这个更公平。但是现在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提前招生有的题目知识面广,对于一些农村的孩子来讲,会造成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补习班在各个城市非常多,补习班是需要经费的,对农村的孩子进补习班的机会也不多。</p>
<p>我最满意的就是基础教育,因为基础几乎可以说是世界第一,我们的孩子跟别人如果考奥数的话,考死他们。最不满意的就是好像只会学习,长了一身的心眼,但是没有身体,缺乏合作精神,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的孩子上幼儿园第一天,老师就会说我们一定要学会不给别人添麻烦,而我们家长和老师,基本上都说你出去得多长心眼,别让人家给算计了。</p>
<p>最不满意的是教育不公了,一锤子买卖的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的人骑着千里马,有人骑着瘸马,农村的孩子走两三个小时山路才能去城里面去上学,城里边的小孩可以用这个时间来上很多的补习班。比较满意的是现在80后、90后的老师有国际化的思维,老师算是大哥哥、大姐姐,经常是拍拍肩膀,安慰安慰学生,这很不错。</p>
<p>据调查显示,为了让孩子上理想的小学或初中,超过三成人曾经或打算要么托关系、要么买学区房。相信就近上学能改变上学“拼爹”现状的比例没有持怀疑态度的高。此外,中青年人将孩子送出国的意愿最强烈。三位怎么看?</p>
<p>很多网民说很吃惊,怎么会有60%、70%的人都会把孩子送出国呢?低收入者反而会更高呢?当然可能会有一种要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问卷里的年轻人,收入比较低,他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另外在广州为什么很早就把小孩送出去呢?实际上有这个传统,一送出去不用去担心这个小孩的生存能力,因为好多亲戚都在国外。</p>
<p>出国留学确实应该反思。我为大家分析出国留学应该付出多少代价,如果孩子太小,出国读书得有陪读,导致夫妻二人分居的状态。为了一个孩子的前途,为了他有一个国际的视野,我们俩谁跟他出去,那肯定都是我爱人出去,但是句实在人都不是圣贤,人都是很自私的,那夫妻分离如果有很长时间这里面会不会出事,我觉得没有任何人能够打保票。</p>
<p>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里特别明确地提到,“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这是不是解决“寒门难出贵子”的“治本之策”?单纯的数字性增长能否促进教育均衡?三位怎么看?</p>
<p>我觉得最起码看起来这是一个好事,总比不做要强,但是我觉得这个不是最应该做的,现在最应该做的应该是还是让我们的教育资源相对的平衡。咱拍着良心做两个对比,一个是政府大楼,一个是我们的学校,如果政府大楼比学校还好,我觉得咱们的工作做的就不到位,您说呢?</p>
<p>如果你接受了公平的教育,但是你出了学校以后有没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呢?农村的家庭考虑孩子升学之外又额外的要顾虑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接下来的具体的部门怎么一一去落实下来,口号不要讲的特好,每个重点高校确定一个死的百分比,必须招来自农村的贫困生,所谓公平发展的机会,企业、政府机关有多少是来自农村的毕业生,把比例确定死了。</p>
<p>重点学校的名言是有限的,如果学校不扩招的话,如果给农村孩子破格录取,他觉得对城市孩子又是一种不公平,农村的基础教育已千疮百孔,留守儿童的教育怎么办?如何给城乡学生一个公平的教育起点?</p>
<p>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这个比例听起来是一个是一个很大的增幅,但是实际没到我上学那比例呢,我上学那会儿到40%几。城里的孩子还可以拼爹拼爹,可以找到工作,农村孩子如果一个机会没有了,整个家庭、整个村子的机会都没有了。10%我觉得太低了。</p>
<p>我们那个时候上学的很多农村的同学在班上起码是一半以上。我再补充一下,这个意义在什么地方?意义在于说你加大贫困孩子到重点高校去读书,他们是一个城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这点非常重要。</p>
<p>除了城乡的教育差距之外,现在城市与城市、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在拉大。教育不公的这条“压力线”现在大大前移,所以面对教育,大家是普遍的焦虑。怎么看“求学”变成“求人”?</p>
<p>就近入学有先决条件,教育资源得相对平衡,这个北京它就不会特别突出,其他地方的教育没有北京这么厚实,寒门子弟可能拿着撑竿跳跳高也蹦不到那个位置,充满了绝望,不公平,鼓励就近入学有钱人就乐了,买房子的地理位置好就意味着什么都好,小学也好。</p>
<p> 日本也有考虑教育均衡的问题,也采取所谓的就近入学。日本有两种现象,一种现象是教育资源均等化了以后,想追求更好的成绩的家长都花巨资把孩子送到补习学校,造成学生每天上课之外再上课。有调查发现,进入东京大学等名校的学生家庭的收入都高于普通家庭。这从某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各种所谓的公平制度,拼到最后还是在拼收入。</p>
<p>广州好的校长、好的教师在2014年开始轮岗了。这种轮岗的方式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还是能减轻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大家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去拼去争,只要资源是稀缺的,都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无非是用钱的方法、拼体力的方法或者拼分数的方法,把教育最初的目的忘了,导致教育出来的小孩没有竞争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