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北上广·图解数据
直通北上广·调查说明
<div>&nbsp;&nbsp;&nbsp; 本次调查于2014年2月在北京、上海、广州执行,采用电话随机访问的形式,访问了631名16岁以上的当地居民,并通过零点自有网络调查样本库,随机访问了全国20个城市,1553位居民作为数据补充。</div>
直通北上广·网络调查
直通北上广·评论员简介

长盛

长盛,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北京议事厅》主持人。多年记者经历,擅思,擅言,主持风格轻松、幽默、风趣、机智。外界评说他的《首都经济报道》独成一格,吹皱半池春水。他自言:凭君莫话封侯事,天道酬勤。[详细]

海滨

王海滨,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主持人,从业22年。先后主持《东广早新闻》、《天天点播》等多类型节目。2002年创办主播式《990晚间新闻》,尝试采编播一体、主播调派采编的新型样态,获得成功。[详细]

肖锋

闫肖锋,《新周刊》总主笔,广东卫视《财经郎眼》嘉宾。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毕业,师从费孝通教授。著有杂文集《少数派》,编著《跨界营销》,译作《裸猿》。擅长于社会趋势分析,善于对社会热点作社会学解读。[详细]
直通北上广·评论员观点

节目音频:

<p>北京上海“单独二孩”的政策已经落地,广东省卫计委主任陈元胜明确表示广东争取上半年能实施“单独二孩”。就等这这只靴子落地了。三位是赞成还是反对全面放开单独二孩,为什么?</p>
<p>必须赞成,因为过去实行一胎的时间太长了,从数字上来看中国的人口拐点已经很明确了,我原来没有想到政策出台力度能这么大,北京上海等过去政策最严的城市,一下就能放开,完全没有想到。未来判断的人口断崖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在过去人口生育高峰出生的任,20年后基本都退休了,估计有4亿,从劳动力的角度上计算会吓你一跳。</p>
<p>我和长盛的意见差不多,它一定是个趋势,单独二孩只不过是政府缓冲的时间窗,是为全面二胎做缓冲。上海曾有过一个生育意愿调查,约有40%的人群是有生两孩的愿望的,但是提交申请只占这种其中的10%,而真正生的也就占5%,换句话说长盛提到的一个意愿是有难度的。</p>
<p>民工荒、人口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调都是实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问题,现在确实已经直接给经济带来了挑战,在经济和劳动力红利倒逼之下政策出台是应运而生的。单独二胎放开是一个必然。七个省区推开可能是第一步,全国的放开也指日可待吧,再过二十年如果你看到满大街都是老头老太太的时候,就来不及了。</p>
<p>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也组织专家对此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目前就实现普遍两孩的政策,会导致人口大幅波动,给我国教育、医疗资源配置,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三位怎么看?</p>
<div class="Custom_UnionStyle">医院担心未来提供的公共服务,托儿所担心入托难以后会更难以为继,但是现在不是一个部门去算公共服务的账和容积率的账,要算的账非常简单,第一,国家要持续发展还是要靠人,第二,尊重式教育还是要去延续的,过去教育是有很多政策性的牺牲,是为了一个国策,为了发展,现在同样也是应该去为了更好的发展,否则的话不会到今天这样一个局面。</div>
<p>调查显示,在北上广三个城市中,近6成居民愿意要第二个孩子。近7成的人想生二孩是想让孩子有个伴,77%的人不愿意生二孩的是因为养孩子的成本太高,家庭年收入过10万居民才敢生孩子</p>
<p>单独二孩的意思是只要你生了一个或者两个你就不能再生了。未婚的人还是没有体会到在中国当父母的苦。养孩子的物质成本增加,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心理成本,比如说我生个孩子我得对得起他,他以后成长的环境怎么样,孩子未来的前景,最后算一笔账还不如不生呢,心理上的负担最终导致想生生不了。</p>
<p>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家庭的准备要高于政策的准备,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执行下来之后,家庭的准备预期远远没有达到能去生二胎的状况,比如孕妇的身体条件,是否剖腹产、是否是高龄产妇,是否需要家里的老人带孩子,会不会对工作造成影响,家庭经济压力甚至于夫妻的关系都会受到影响。</p>
<p>大家在大城市当中生活压力巨大的,作为父母的在这么巨大的压力下,生一个孩子以后,完成了对社会的贡献,很难去想象我再去负担一个孩子的成本。现在养一个孩子到18岁大概要200多万,对很多家庭来说是很不可思议的,再看看北京的房价,再想想自己的前途和老板的脸色直接就算了,一胎都不想生。</p>
<p>我质疑长盛两百万的算法,穷养有穷养的算法,富养有富养的算法。</p>
<p>有人说,两个孩子比一个孩子要科学得多,抚养的成本就大幅下降,因为抚养两个孩子成本和一个孩子比较起来,它只是一个孩子1.5倍,心理成本,时间成本等等都在大幅下降。养两个孩子真的比养一个孩子实惠吗?</p>
<p>目前大城市比如北上广人口的生育水平其实太低了,上海人口老龄化的数据已经到27%了,这就很可怕了。换句话说,人口结构性的矛盾这是相当相当突出了。生育政策的调整一定会考虑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如果我们只要考虑自己的家庭结构是不是稳定,能够匹配上去我觉得就不用太纠结。</p>
<p>其实生孩子是对社会安全感的最大的认可,你把自己的骨肉放在这个世界上,你肯再生一个孩子就代表你又投了一次票,你觉得你对自己的收入、空气和水相当满意,又愿意再投一次票。如果在北上广大家都不愿意生孩子,甚至都觉得承担不了一个孩子,那么我们就离一个小康社会的标准太远了。</p>
<p>有帖子说未来十年最便宜的东西可能就是房价,因为那时候每个小孩有两三套房子,卖给谁去?广州房价的压力并不像北京上海那么大,另外,广州延续了原来的中原文化,客家人和潮汕人把中原多子多福、成家立业的生育观带过来了,所以广东是非常讲究家庭的、多子的。</p>
<p>政策制定的细则是越细越好,大部分人听说,一小部分人关心,真正去生的人可能会更少,该分享的资源会不会聚拢到一小部分人身上了。另外,务必请做好一些人口出生的预测预报工作,定期向全社会公布,比如现在递交申请的数量是多少,今年人口新增的数量是多少,然后让老百姓有一个选择权,就是我能不能去选择合理安排我二胎生育的时间。</p>
<p>我们都是希望孩子有兄弟姐妹,但实际上有太多因素是制约我们下这个决定。结婚生子是最能拉动家庭消费的行为,但是家庭负担还是让我们再多考量考量,也就是说我们有了生二孩的权利了,但是却缺少养二孩的底气,是这样吗?</p>
<p>对。但是,我们现在可以生二孩,本身这个事就让我很幸福,你知道北京现在有一个统计,只要是允许你生二孩,你放弃这个指标,可以还你600块钱,结果是现在没有一个人来认领这200块钱,有资格生单独二孩的家庭没有一个,就是他保持了一种美好的念想,未来的一个希望在那里。</p>
<div class="Custom_UnionStyle">我再多生一个孩子是不是占了一部分人的资源,但是当下我们面对生单独二孩放开的时候,怎么去制定福利政策的时候,要慎重一些。现在能做是出生人口的预测数字到底怎么样,明年是不是有人口的出生高峰,如果2014年,那今年想生二孩的不要凑这个热闹,想上个幼儿园多难啊。</div>
直通北上广·互动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