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北上广·图解数据
直通北上广·调查说明
<div>&nbsp;&nbsp;&nbsp; 本次调查于2014年2月在北京、上海、广州执行,采用电话随机访问的形式,访问了631名16岁以上的当地居民,并通过零点自有网络调查样本库,随机访问了全国20个城市,1553位居民作为数据补充。</div>
直通北上广·网络调查
直通北上广·评论员简介

长盛

长盛,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北京议事厅》主持人。多年记者经历,擅思,擅言,主持风格轻松、幽默、风趣、机智。外界评说他的《首都经济报道》独成一格,吹皱半池春水。他自言:凭君莫话封侯事,天道酬勤。[详细]

骆新

骆新,东方卫视首席记者、新闻评论员,第十一届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多次参与策划并主持东方卫视各类重大新闻报道和直播,长期担任《东方夜新闻》的评论员、新闻主播。2012年,骆新被业内具有影响的《综艺》、CSM(央视索福瑞)等机构联合评选为“年度主持人”。[详细]

肖锋

闫肖锋,《新周刊》总主笔,广东卫视《财经郎眼》嘉宾。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毕业,师从费孝通教授。著有杂文集《少数派》,编著《跨界营销》,译作《裸猿》。擅长于社会趋势分析,善于对社会热点作社会学解读。[详细]
直通北上广·评论员观点

节目音频:

<p>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教授曾有一个预测十分惊人,钟教授说,到2027年,“类似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想问一下三位,你们真的为自己的养老问题担过心吗?</p>
<p>谁都担心自己是老无所养,老无所依。另外,我们可能和社会逐渐脱离,因为我们从事新闻业,从来没有脱离过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我们怕那个时候被人给遗忘,到时候不再听我们讲话。我们这一代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万一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了,我们成失独老人,再加上我们又失能我们该怎么办呢?</p>
<p>我们已经开始考虑养老的问题了,可能到我们最后养老的时候会上不着村下不着店的情况。我曾在一个论坛上问,你们愿意父母怎么养老,所有的人80%都举起手来,在家养老,我要尽量多陪陪父母。第二个问题,你觉得自己以后老了以后该如何养老,100%都赞成在养老院,这还是能去的了养老院的人,所以说我们可能最后的悲凉,应该不会意外。</p>
<p>我觉得以后这些年轻人对老年人的赡养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吧,因为是一个倒金字塔,他在底下扛这么多老人我觉得也怪不忍心的。虽然我有两个,但是我觉得仍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另外,我觉得可能每一个到了奔四张的人都要考虑这个问题,怎么能够找到一个事让我干到老的。你靠儿子,靠社保,靠这些我觉得都靠不住。</p>
<p>那么到底延迟退休方案什么时候会出台?人保部部长尹蔚民昨天给了肯定的回答:2020年之前;但是面对延迟退休与年轻人就业压力之间的矛盾,不少代表、委员又提出暂缓执行,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三位心目中理想的退休年龄是什么时候?</p>
<p>健康年龄很关键,我们虽然是60岁退休,健康年龄也是60岁,这个是很成问题的,日本是跟我们正好差10岁的健康年龄,就是他70岁才是进入不健康年龄,意味着什么呢?你能玩的时候,你赶紧去玩,等到你退休的时候正好你也不能玩了,肯定大家都觉得我应该最起码我得55岁退休,我留个5年能够蹦到全世界</p>
<p>当然65退休不是因为考虑到大伙还能干,主要是养老金的缺口太大,拿上海举例,上海每年养老口的缺口,拿市本级财政去补要补一百多个亿,这个数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其实延迟退休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把它解读成国家要把养老的风险先让单位、企业、社会先去分担一些,这样的话就不至于有那么多人要提前支取养老金。</p>
<p>人尤其是男人,工作会老的快。如果能在活蹦乱跳的年龄,有一个退休准备期的话,自己人生安排会舒服一点。现在65岁退休,很多人没有选择权利和选择的空间,就会要悲凉一点。西方的老头老太太在退休的时候能拿到一笔钱,就变成了社会中最富的阶层,可以去周游世界,如果都选择不了,退休以后只能很凄凉地进入养老院。</p>
<p>根据调查,男性理想的退休年龄是56.7岁,女性是52.5岁;有六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没有适合养老的城市”,3.5%表示“说不清”;北上广城市居民最理想的养老城市中,上海列首位,北京和广州则表现不佳,分列第五和第八位。三位对这组数据怎么看?最佳的养老地在哪里?</p>
<p>我觉得最好是在北京和丽江之间,或者北京和三亚之间切换。大家的首选养老地正好分两个级,一级是叫人多、车多,但是设施也多,就是北上广,另外一级是山清水秀,但是没有什么设施,像丽江,两级平均值的是成都和杭州,兼具了大都市的齐全资源和小城市的安逸。如果能像宫崎骏动画里,门把手一拧就到了城里,再一拧就到了郊区就好了。</p>
<p>我觉得北京、杭州、上海都不错。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工作太苦了,干到60岁,工作没有乐趣,乐趣太少;第二工资太低了,希望早点退休不光是为了照顾家里人,退休以后再从事自己喜欢的,还能用额外的收入;第三是中国人的青年层次更高了,他喜欢玩。但是不能吧旅游和养老搞混,老年人真到6、70岁以后更多的是医疗的支出。</p>
<p>老年的阶段也不一样,伴随着身体状况的变化,你对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依赖,到最后的时候可能必须得离医院很近、要求空气要好,在往前要交通便利能出去玩等等,越往后面越倚重于解除心理孤独和要接近医疗资源,到最后大家谁都跑不了的一件事。养老是分层次的,分阶段。</p>
<p>现在距离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昨天给出的延迟退休方案出台的最后时间表——2020年还剩下不到6年的时间,6年时间,能不能解开大家的这些疑问,找到稳妥的方案?三位是否乐观?</p>
<p>我觉得再过六年以后再探讨的是不是延迟到67岁、68岁了,而不是65岁。我看到了人口结构的变化,我们现在交的这些养老金实际上是在养在公园里唱歌跳舞的叔叔阿姨的,不是养咱们的。等到咱们老了以后养我们的是我儿子这一辈,就是90后和00后。对于我来说,这个是板上钉钉的事,延迟退休,只是说我们怎么去更加公平合理而已。</p>
<p>延迟退休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在于支付能力,只有把支付能力的时间往后延迟,才能够维持下去。你没有退休、有没有工作是另外一码事,我什么时候付你养老金才是关键。到大概2047,中国的供养比能接近1.5:1。如果一个人工作最后他需要交纳的养老金是需要对应一个老人的话,这个年轻人及其悲惨,因为他挣的钱根本自己花不了。</p>
<p>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吴晓莉说,养老金的并轨应该就是今年,因为已经列在2014年的重点工作里,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而且,这次是把机关和事业单位相提并论,没有像以前那样分开,很可能齐头并进来实施。三位觉得养老金能否在马年马上并轨,我们是不是还能等的起?</p>
<p>首先牵扯到公平、公正、公开的问题,每一个国民有公正待遇,不能差距这么大;第二,养老金如果真能并轨,还真能够补充一下目前亏得很厉害的养老金。养老金与其说是国家的拿财政钱,不如说其实是拿自己的钱,我们是拿自己的钱来保障自己。如果能够把机关的钱真是融入到养老金的蓄水池里面,也许它还能够解决很多人的问题。</p>
<p>养老双轨制倒不是说企业要比事业单位拉平,未必要一开始就一刀切,而是说大家都在一个碗里吃饭。另外,养老的问题在中国为什么变得这么大,一是叫未富先老,我们的财富只积累了30年,前面的30年都在那斗了,第二是未富先懒,你还没有怎么样呢大家先懒了,最有闯劲的人都去进到事业单位或者是公务员,不愿意去奋斗了。</p>
<p>一个统计说现在国内的养老机构到2012年底是4万多家,养老床位390多万张,只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32%,平均50个老年人才能拥有一张床,需求非常大,有无限商机。但是为什么现在民间资本在投资养老产业方面热情不高?困境在哪儿?</p>
<p>养老社区应该按人的退休年龄分成不同的区域,有需要热闹的,有需要再教育的,有需要医疗,但现在的设计基本上都是卖给有支付能力的老人和或其子女,和养老没有任何关系,就是一个地产的项目。现在养老院民政是有补贴的,但运营起来也很困难,未来能够解决这么多老年人的需求,我想了半天,还是宅在家里稍微好一点。</p>
<p>因为中国现在目前90%是居家,去养老院也好,去服务机构也好,毕竟还是少数。叔叔阿姨这一辈认为如果你不在家里养老,就是儿子不孝,在村里的话就抬不起头来,等到我们老了估计就没有这个心理障碍了。养老产业再过五年这个市场或有爆炸性的增长,可能会超过房地产,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p>
为什么会出现养老产业变成养老地产,是因为财政投入更多的是补了供方,它长期吃国家财政,效率是特别低的。养老应该更准确地补给需求方,让每一个老人均等化的享受国家的财政补贴,由他们来去选择养老院,这样的钱也能够刺激社会各种力量能够进入,中国的养老才能真正变成产业,而不是简单的一种社会服务事业。
<p>这肯定是一个思路,养老市场变成商业化,有一个产业链条,比如养老金或者商业保险、社会保险能够去配套,自己可以做选择,最后能做好服务、生命力强的就能够在市场当中能够生存下来。现在的方法是让大家速成,一把一节,迅速把这事做完就完了,最后是否能运营、运营的时间长根本没有人去做过多的考虑。</p>
直通北上广·互动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