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继明]谢谢各位网友。再见。 [2014-03-08 16:00]

[主持人]谢谢您的呼吁,感谢您做客我们的节目,同时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2014-03-08 15:59]

[蔡继明]我想这个大家是有希望能够看到的,我相信除夕这个节日早晚还会回到我们公众生活中的。 [2014-03-08 15:59]

[主持人]努力,我们期待明年大明年以后可以。 [2014-03-08 15:59]

[蔡继明]自然就是7天,而且不用调休。放假前和放假后该工作5天还是5天,不用调休。但是这个目标,可能在短期内不能实现。 [2014-03-08 15:58]

[主持人]让外地回家的人,多在家几天。 [2014-03-08 15:58]

[蔡继明]他觉得少了一天,但是多数人还是享受了,所以我们当时建议除夕增加一天,春节假是4天,如果当初那样做,还不至于有这样的矛盾。所以这次我还是建议,不要再简单改回去,增加一天皆大欢喜,如果可能我甚至建议增加2天,为什么?原来春节3天,加上2天,5天,和周六周日自然连上了,除夕是周一周二周三,至少能连上两个双休日。 [2014-03-08 15:57]

[主持人]他是觉得少了。 [2014-03-08 15:57]

[蔡继明]我告诉冯先生,可千万别误会,我说我跟你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我也不赞成,所以这一次冯先生提出除夕还是要放假的,这是在我预料之中。像类似冯先生这些学者,恐怕100%都会赞成除夕放假,如果我还是政协委员,我一定跟冯先生一起签名,但是我现在不是政协委员,而是人大代表了,所以我这次提个议案,放不放假,最好由人大来讨论,由人大常委会来决定,但是具体到冯先生这个建议,我是完全支持的。曾经我们课题组提出意见,不是除夕放不放假的问题,是除夕增加一天,但是当时没有采纳,而是往前挪了一天,这就引出了矛盾,就是所谓享受隐性福利的人,就觉得没有了。 [2014-03-08 15:57]

[主持人]他也误会了。 [2014-03-08 15:56]

[蔡继明]我也觉得很意外,征求意见的时候,我也不赞成,但是毕竟改了,而且是以国务院的法规。先修改的是,国务院关于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注意这可不是假日办改的,也不是关键时发改委改的,就是国务院的名义,带有一定的法律地位和法律的意义。我们也在问为什么,媒体也在追问为什么?那么有的人就来解读,但是我也做了一个解读。可是这不是我的意见,有人就误解了,所以冯先生在这期间同样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说这个蔡教授怎么搞的,咱们当年刚赞成除夕放假的,怎么这回…他以为是我参与的。 [2014-03-08 15:56]

[主持人]你也觉得很意外。 [2014-03-08 15:55]

[蔡继明]我是非常赞成冯先生的意见。2007年我们共同提出要除夕要放假,特别冯先生多年来,致力于保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在这个方面可以说是一面旗帜,所以他反复告诉我,这个民俗文化是大众的,靠法律禁止不了,尤其是除夕。除夕不单纯是一个假日,它是一个节日,过大年有很多的习俗,包括吃年夜饭,放鞭炮,打灯笼贴春联,甚至这些年来还有看春晚,除夕不放假,等到初一再放假,民间的这些习俗怎么能够去让它落实,怎么能够有时间去享受、去娱乐?所以,我们当时建议除夕要放假,国家发改委在互联网上也做了一个民意调查,因为在此之前,除夕都是不放假的,都是大年初一才放假,然后就去互联网做了一个调查,结果75%的人赞成除夕放假,只有14%的人反对除夕放假。那么可以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一些人反对,当然数量并不多,反对除夕放假的会是一些什么人。一,离家近的,二,他们单位除夕自动给他们放,至少放半天,自行解决。这就是网上有人所说的引进福利,但是多数人是没有这个享受的,他自然也要求除夕放假。尤其是我们国家,目前处在一个转型期,大量的流动人口, 2亿6千万农民工,还要从小城市来到大城市,就业图发展,他们春节都要回去过年。不可能人人都去坐飞机,要坐火车,除夕即使放假不一定都能赶上吃年夜饭,所以考虑到这一点。实际除夕放假多数人赞成,多数人从中受益,相对少数人确实受到了影响,本来应该是初八才上班,现在初七就得上班,所以原来你的这一天等于占用他的一切福利。所以2008年,我们国家的假日做了一个调整,改成了除夕放假,从08年一直到2013年5年的时间,大家反应都很好,但是不排出有一部分人见面就会说,干嘛除夕放假。我周围的一些人肯定是刚才说的那种情况,家就在本市,或者你们单位可以给放假,但是想没想到那些农民工,想没想到那些大量的外来人口,他们不会想到所谓的隐性福利吗?所以我是一直主张除夕放假是不能改的,但是这突然改了,我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 [2014-03-08 15:55]

[主持人]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有很多争议,因为除夕那天大部分人都在上班,冯骥才委员刚刚也提出,说他希望除夕那天以后成为法定的假期,您怎么看这件事? [2014-03-08 15:54]

[蔡继明]应该说经济学家是不做预测的。因为这个往往我们处于自己的主观偏好,愿望是房价要降下来,但实际上是一厢情愿,曾经有一次在访谈中也有几个嘉宾,当时就打赌,房价是降还是不降,还有人举牌赞成或者反对。其实往往经济学家这种预期都是落空的,政府何尝不是这样?当年温家宝总理说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结果越涨越快,后来又提出更激进的目标,是要让房价回到合理的水平,结果不但没有回到合理的水平,还在上升。实际温家宝担任总理这10年,房价增长了7、8倍、8、9倍,甚至10倍,可是人们都希望房价往下降,所以这不是主观愿望的问题。我要坚持主张房价下降就要采取措施,如果打破地方政府对土地的垄断,让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让大量小产权房合法化,房价肯定就能降下来。但是做不到这点,让我怎么预期?除非老百姓不买房,就等着房地产泡沫,让它自己破。 [2014-03-08 15:54]

[主持人]您预测一下今年的房价吧,一线城市是一类,还是二、三线城市是一类,您怎么看? [2014-03-08 15:54]

[蔡继明]农民增收和城市居民获益,这是双赢的。房价一降,农民再进了城,又买得起房,又租得起房,城市化水平就提高了。 [2014-03-08 15:53]

[主持人]农民也会增收。 [2014-03-08 15:53]

[蔡继明]对,我们三令五申小产权房违法,不得交易,这是过去制度这样约定的,那么我们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有多少?16万5千平方公里,相当城市里已经建成的面积,至少比它多一倍,现在一半多的人口都在城市里,农村土地建设用地是不是很浪费,比我们多一倍土地,但是和我们是一样的人口,甚至还少,大量的土地是闲置的。一家一户一亩地,一亩地是660平方米,而且660是实实在在的660平方米,你住的房子要是660平方米,要是10层房子,实际上宅基地才66平方米,农民是实实在在的660平方米,要建10层楼是6600,它的容积率要是10,它的使用面积就是6600平方米,他的土地是不是在粗放使用?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什么意义呢?就是要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符合规划,符合用途管制,和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入市后就同权同价,城市的建设用地数量就增加了,那么房价就降下来了。 [2014-03-08 15:52]

[主持人]这就是我们说的小产权房。 [2014-03-08 15:52]

[蔡继明]北京可能说是特殊的。但是就全国来看,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刚才说到过去的那种土地制度,是完全靠地方政府搞建设,把农村的土地先征收过来,变成国有土地,才能够搞房地产开发,至于农民想在你的土地建房,不允许。 [2014-03-08 15:52]

[主持人]但是以北京为例,好像周边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开发了。 [2014-03-08 15:51]

[蔡继明]不是,增加9块地,10个开发商,一人一块,那价格是不是就降下来了,地价一降下来,房价就降下来。所以政府加大供给,并不是政府直接去盖商品房,也不是政府命令开发商去建房,也命令不了,也不听了,政府是靠市场这种方式,只要增加招牌挂的数量,房价自然就降下来了。 [2014-03-08 15:51]

[主持人]那以后就是谁出价低给谁? [2014-03-08 15:50]

[蔡继明]对,但是政府可以控制土地。现在地价之所以高,因为以后我有一块地,10个开发商都要,那谁出价高,谁就拿走,当然房价就上升了。 [2014-03-08 15:50]

[主持人]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一般的商品房都是开发商开发的房子,提高供给的问题不是政府说了算? [2014-03-08 15:50]

[蔡继明]对,你就得享受国家的政府廉租房。所以这些年我们对供给的力度不够,供给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建房子谁不会建,给你一块地,自己都能建,那么地从哪里来?土地掌握在政府手里,从政府的地那来的,从农民那里来的,地价征收的农民土地本来按照农地征收,农业用地一亩一年能挣多少,400块,30年才多少?一个月400,一年4800,10年48000,30年也就是十几万。但是就这一亩地,拿到市场上去拍卖,招牌挂着,价格就能达到10倍以上。所以一方面地方政府获得了大量的土地收入,或者叫土地财政,另外一方面,它拿到土地之后,并没有都去盖房子,而是拿出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搞工业开发,招商引资,大量的土地建工厂了,剩下较少的地建房地产、住宅,供不应求。然后就出现左一个地王,右一个地王,地价在上升,房价能不上涨吗?首先地价造成了10年9调越调越高,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像李克强总理说的,加大保障房的供给。今年要开工700多万套,还有400多万套必须完工,保障房的起步,供给充足,实际解决的就是最低收入的一部分人群。比如,15% 的人群是按照现行的市场价格既买不起房,也租不起房,那就得给廉租房,其他的这个15%收入以上的这些中高收入阶层,你就得给他提供商品房,而商品房价格如果过高,就被投机商买走了。 [2014-03-08 15:49]

[主持人]廉租房。 [2014-03-08 15:49]

[蔡继明]除了保障房之外,商品房的供给也要加大。因为多数人是享受不到保障房的,像没可能没资格享受保障房的,就需要去买房,买房买不起,租房的价格也很高,那怎么办?就需要进入到最低收入的那个阶层。 [2014-03-08 15:48]

[主持人]在报告当中今天看到了这个,说一定要加大保障房的供给。 [2014-03-08 15:48]

[蔡继明]应该在供给上做文章。你看经济学上有两条曲线,纵坐标代表的是价格,横坐标代表的是数量,向右下方倾斜的地方线叫需求曲线,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买的就越多,这是向右倾斜,这个曲线叫供给曲线。对生产者来说,价格越高,提供的房子就越多,价格越低,提供的房子需求就越少,那么交叉点就是均衡价格。现在一直遏制需求,因为需求本身不断增加,但是如果不去管供给,那价格肯定会增加,因为交叉点上升了,相应的增长供给增加了。 [2014-03-08 15:47]

[主持人]那您觉得应该怎么办? [2014-03-08 15:47]

[蔡继明]对,因为没有土地,就没有住处,然后对农民来讲,没有生产资料就不能种地,对于城市人来说,没有土地就没有工厂没有商店。土地这个资源如此之重要,我们国家目前城镇化出现的这些问题和我们现在的土地制度有关,比如城市房价这么高,10年9调,越调越高,是年轻人都有感觉,买不起房,大概算一算,年轻人得打工多少年,包括我,现在让我买房也买不起,原因在哪儿?就在于每次调控都是想办法在需求上做文章,是外地户口不能让你买房,限制需求,你买的是第二套房,不行,让你买第一套房首付增加,然后到银行去贷款,银行会提高贷款利率,所有的这些都在需求做文章。 [2014-03-08 15:47]

[主持人]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 [2014-03-08 15:46]

[蔡继明]是啊,经济学有一句名言,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没有母亲光有父亲怎么能生儿育女?所以土地不仅是我们重要的生产资料,它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立脚之地。 [2014-03-08 15:46]

[主持人]那您提到的这个城镇化也好还是以人为本也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土地。土地也是这里面的一个核心要素,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2014-03-08 15:45]

[蔡继明]留不住人。它只能为留在农村务农的一些农民提供服务,但是不具备城市化的功能,所以我理解小城镇的发展,不能够一概而论,不是泛泛去谈。优先发展小城镇,否则很容易造成一哄而上,造成小城镇遍地开花。历史上,小城镇多的时候有6万多个,也就是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反过来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都是农村,就是这样。一条街,修的几个商店,公共设施甚至连邮局都不会有,就几千人口,下水道也没有,居民出门就泼脏水,大小便到处泛滥,鸡鸭牛在满街跑,那叫城镇化吗?所以,不能笼统的谈发展小城镇,一定是重点镇、城关镇、特色镇,特别是有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具有特色的,这个就可以发展。普通的小城镇,也许将来会自生自灭,那些人口也会逐渐向大城市大城镇转移。 [2014-03-08 15:45]

[主持人]所以它也留不住人。 [2014-03-08 15:45]

[蔡继明]对,然后还得看他享受的是什么样的福利,享受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文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化只有达到一定程度,大概70%左右,才会出现大城市,形成周边的卫星城,甚至向小城镇那边扩散。我们现在还没有到那个阶段,现在只是53%,还要扣掉7、8个百分点的水分,才40%左右的城市化,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所以要按照市场配制资源起决定作用的理念,大城市不应让人类加上各种限制。然后我们再说中小城市的发展,第一,它的发展空间要围绕着大城市,只有在大城市周边的那些中小城市,才有可能有发展的空间。刚才也说到,可以在城里就业,继续辐射下去。第二,偏远一点的中小城市。但是它如果是县城、城关镇,也就是县政府所在地,通常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它有发展空间。比如一个县,如果有100万人口,很有可能50万人口都集中在县城里,那也是一个中小城市。就算只是20、30万的人口,集中在里面,这个规模也还可以,所以它有发展的空间。再往远处走,中小城镇除非有悠久的历史,古城有古建筑,、古文化、民俗、民间工艺、土特产,还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这样的小城镇也可以发展,不仅可以发展特色产业,还可以发展旅游业等,这样的城镇是不是自然就可以发展起来。再往远处一点,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个镇,它能解决什么?它可以在这个镇里面建立一个中心学校,建立一个购物中心,建污水处理,可以有卫生站,实际上是为周边的农民提供一些公共服务,享受到城里人的一些服务。但是它并没有自己的产业,不能解决就业,也不能完成人口的转移。 [2014-03-08 15:44]

[主持人]其实也就是第一职业、第二职业的问题。 [2014-03-08 15:44]

[蔡继明]对,其实,确定一个人的职业,主要是看他主要收入是怎么方式获得的,比如说你一个擦皮鞋的,那偶尔写首诗发表了,你能说你是诗人吗?你的主要的收入是靠擦皮鞋嘛,那我们判断他是农民还是工人,那还是看他的主要收入。 [2014-03-08 15:43]

[主持人]收入来源。 [2014-03-08 15:43]

[蔡继明]他没有回到农村去,甚至即使回到农村定居了,到农村买了别墅,他就变成农民了吗?他还是城里人。他的事业、公司都在城里,只是晚上或者周末回到农村去度假了。在这点上,任志强说的对,是不是城市化并不在于你住在哪儿。农民进了城,住在城里,难道就是城市化了吗?一个富人在郊区买了别墅,就是农民化了吗?是吧,还得看你的主要收入是靠什么。 [2014-03-08 15:42]

[主持人]周边的发展。 [2014-03-08 15:41]

[蔡继明]对。 [2014-03-08 15:41]

[主持人]这是不是人们所说的卫星城。 [2014-03-08 15:40]

[蔡继明]对。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我认为还要尊重市场规律,十八届三中全会说,要让市场在配制当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到底一个国家需要多少个大城市,大城市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是不是不要人为的限制。大城市既然愿意人们去一定有吸引人的地方,虽然它的房价可能会高,交通可能会拥堵,但是年轻人还是愿意在那儿。纽约拥堵不拥堵?房价高不高?我问过一些在纽约生活工作的年轻人,他就喜欢那个氛围,就喜欢那种国际大都市,那让他到小城,虽然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但是他年轻人所追求的东西小城镇里面没有,所以,当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会觉得在这里得到的满足,得到的好处,很快或逐渐的被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抵消了,这个时候就开始由大城市的中心地带向周边转移了,这样就出现了逆城市化,我不认为这叫逆城市化,它是一种新城市化的一种新形态。 [2014-03-08 15:40]

[主持人]而且两个方向是不一样的。 [2014-03-08 15:40]

[蔡继明]机会多,平台大,还有一个很重要是的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比较齐全,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所以人们进城的目的是什么?不仅仅是为了打工,是为了生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会有这样一个口号。小城镇能解决就业问题吗?就算是小城镇就业问题解决了,我想看足球,听音乐会,唱卡拉OK,看3D电影、宽屏电影,我到哪去看?尤其是年轻人,我看今天的电视里面讲,年轻人想打球没有球场,想看书没有图书馆。小城镇这些设施都不够,都不齐全,一般的博览会、画展、音乐会都在大城市,至少在县城里边。所以那些小城镇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因此就带来一个矛盾,政府是在千方百计想让人口向那方面转移,可是人口还按照市场规律,按照自己的选择向大城市集中。 [2014-03-08 15:39]

[主持人]我觉得这里的机会比较多,平台好。 [2014-03-08 15:39]

[蔡继明]到时候一亿人口没有落户,政府就失言了,所以我觉得能提出这一个亿不容易。第二个感受很深的,三个“一个亿”中第二个一个亿是指的在西部一亿人口就地城镇化。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出于最近这些年东部这些大城市人口密度过高,结果造成了一系列所谓的城市病: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等。所以媒体或在一些官方的文件里对大城市不看好,有的文件里面讲500万以上的大城市的建设用地要严格限制,不能再增加了,最近刚刚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千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不能再新建了;有关的文件反复强调要优先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我们看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也提到解决户籍问题也要分层次,分类别,小城市全部放开,然后中等城市一部分,大城市要优化,超大城市要严格限制,是一个递进的、递增的过程。但是我们看到,虽然这些年我们反复的强调就地城镇化、农村城镇化、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等等,为什么人口还要向大城市跑呢?你为什么跑到北京来呢? [2014-03-08 15:38]

[主持人]老百姓都看着呢。 [2014-03-08 15:38]

[蔡继明]所以我看到这个数据就感觉到政府的决心很大,定的目标还是很高的,要完成是很不容易的,很具有挑战性,但是让我感觉到这一届政府是真心实意的,实实在在的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是只喊在口头上。列出了这样一个硬性的指标,实际上是向国民做出了一个承诺。 [2014-03-08 15:37]

[主持人]将近一倍。 [2014-03-08 15:37]

[蔡继明]理所当然,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农村有我什么呢?没有我的地,也不懂得农业生产,所以这一部分人要把他们的问题尽快解决,否则他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没有归宿感,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形成一个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所以,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就包括了这些问题的解决,至于你刚才提到的那三个“一亿人”,第一个“一亿”就是要解决一亿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当然了不止有一亿人口,到现在静态的有2.6亿农民工,其中有一部分是被划入城市城镇化里边的,还有一部分是临时的。以后还要陆续,每年还有一千多万进城市,只是说提出了一个目标,就是在未来几年,我估计应该是未来七年来解决。不是一年,一年解决不了一个亿,前些年的数据大概是一年解决八百万,那未来多长时间能解决一个亿呢?根据我了解的国务院即将出台的城镇化规划是到2020年,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要达到60%,但是那是常驻人口的,这个目标不难实现,去年一年就增加了1.16个百分点,现在已经是53%了,那么未来七年,一年一个点就可以达到,我认为可以轻而易举达到60%。但是国务院还有一个更高的目标,这60%里面不都是户籍人口,所以它还要额外再提出的一个限制性的目标,要解决一个亿的户口。一个亿的户口要在七年当中解决,一年是1400万,这和过去的数据11年只能解决800万相比,一下子又多出了600万,政府能够提出这个目标是不容易的 [2014-03-08 15:36]

[主持人]觉得我也是这城市的一份子。 [2014-03-08 15:36]

[蔡继明]对,进城的目的就是要留在城市,或者从小就是在城市长大的,他根本就没想着要回去。 [2014-03-08 15:35]

[主持人]要留在城市。 [2014-03-08 15:35]

[蔡继明]五年了,甚至有的十年了,这些人在城市里有了相对稳定的职业,也适应了城市的生活,甚至他们的第二代都在城市出生了。就是新生代,现在农民工里据了解70%是新生代,就是80后、90后。如果说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就是为了打工挣钱,寄回去,然后盖房子,等到了50岁左右就卷个铺盖回去养老了。但是新生代的农民工进城目的是什么? [2014-03-08 15:34]

[主持人]这些人怎么处理? [2014-03-08 15:34]

[蔡继明]不完全是3个亿,现在已经转入城市的已经有2.6亿左右,去年一年就是1千多万,1千多万农民进城,那么今后七年,到2020年,每年还会有一千多万农民进城,所有这些有条件的都应该把他们转变成城市居民,但是当务之急是转变已经进城多年的农民。 [2014-03-08 15:33]

[主持人]这就是总理提到的是“三个1亿人”吗? [2014-03-08 15:33]

[蔡继明]因为“农民工”是名副其实的农民工,既是农民又是工人,怎么能把这个概念取消呢?要想取消这个概念可以,就把农民的身份改变了,变成真正的工人,而且是市民。那就需要什么呢?需要新型城镇化,需要以人为本,重点要解决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2014-03-08 15:32]

[主持人]为什么? [2014-03-08 15:32]

[蔡继明]对,就是把城市化理解为城市建设了。但是城市化这个概念是伴随着农业转移人口,农业人口的转移向非农业部门就业的过程,是它身份的转变。由农村居民要变成城市居民有两个转变,一个是就业的转变,原来从事农业生产,现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8亿亩耕地,不需要七八亿人在那面朝黄土背朝天,实现机械化、现代化后,大量的人剩余劳动力必须转移到非农业部门,进入工业部门。但是,进入工业部门的同时,它原来是农民,它要变成市民,我们现在多数人转移人口,只完成了一个转变,就业转变了,但是身份没有转变,这就是有一个流行的语叫“农民工”。有些学者是处于一番好意,说“农民工”是一个歧视性的字眼,怎么没有“农民学生”呢?怎么没有“农民干部”呢?为什么工人非得叫“农民工”呢?所以有人主张取消“农民工”这个概念,不要再用,我不赞成这样。 [2014-03-08 15:32]

[主持人]是不是理解的概念不一样。 [2014-03-08 15:31]

[蔡继明]当然北京更特殊一点,其他的大城市不同程度都有这种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半城市化,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今后城市化主要的问题。主要的任务恐怕不是再搞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这是一个误区,地方政府一听说中央要搞城镇化了,很高兴,马上就去征地、去拆迁,以为新一轮的房地产热又来了,很多地方就掀起了新一轮的造城运动,这个是和国务院和中央的关于城镇化的战略精神是不一致的。 [2014-03-08 15:31]

[主持人]也就是说我们这批人的生活成本更高。 [2014-03-08 15:30]

[蔡继明]北京户口的含金量大概现在有几十万,或五十万不止。他们算了一笔帐,有户口跟没有户口的差别,比如没有户口孩子上学我可能得去上交费的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没有户口我就不能够享受廉租房等等,这么一算大概得几十万。 [2014-03-08 15:30]

[主持人]所以很多人都来北京。 [2014-03-08 15:29]

[蔡继明]但是那是摇号之前,后来摇号是不是就不是,你没有户口是不可以摇号的。你是满五年了,没有满五年的车不能买,房子不能买,还有好多限制,如果有孩子上学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总而言之,北京的户口的含金量很高。 [2014-03-08 15:29]

[主持人]因为我在这儿好多年了,我已经满五年了。 [2014-03-08 15:28]

[蔡继明]你怎么能买车呢? [2014-03-08 15:28]

[主持人]我能买车。 [2014-03-08 15:28]

[蔡继明]挺大的,这17个百分点所代表的常驻人口就是非户籍的城镇人口,他们虽然被统计局统计为城镇人口,用我们流行的话是被城市化了,但是因为它没有真正的城市户口,有很多福利不能享受,你有感觉吗?你能买车吗? [2014-03-08 15:27]

[主持人]那还是挺大的。 [2014-03-08 15:27]

[蔡继明]你是北京城镇常驻人口,我也算是常驻人口,但是我有北京户口。这二者之间有多大差别呢?全国如果说2012年的数据是52.6%的话,那户籍人口只有35%,这中间和常驻人口相差17个百分点。 [2014-03-08 15:26]

[主持人]我算常驻人。 [2014-03-08 15:26]

[蔡继明]但是你算北京人 [2014-03-08 15:25]

[主持人]没有。 [2014-03-08 15:25]

[蔡继明]因为我最近这十年一直在研究土地制度和城镇化,报告里面涉及到这部分的内容我最感兴趣。我们注意到李克强总理在报告当中讲到今年的主要工作,以及未来几年的工作,谈到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是相对于我们过去走的城镇化道路,更多的是偏重于土地的扩张,征地、拆迁,城市的空间不断的扩展,在这个过程当中大量的农民工进了城,但是没有落户。大量的人口迁徙、流动,但是没有定居,这样一来,虽然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率看起来很高,大概去年到2013年已经达到了53.73%,是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可是这53.73%里面实际上统计的是常驻人口。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北京的户口。  [2014-03-08 15:24]

[主持人]很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我们听到之后真的是很受鼓舞。那么在这个报告当中您最关心哪几方面的内容呢? [2014-03-08 15:24]

[蔡继明]比如说绝不能让贫困代代相传,涉及到不平等的代继的问题,还有要向贫困宣战,要向环境污染宣战,这个都是非常有力量的,也很振奋人心。 [2014-03-08 15:23]

[主持人]哪些给您留下印象最深刻? [2014-03-08 15:22]

[蔡继明]给我一个直接的感觉,这次时间比较短,原来人们都做好准备,早上吃的很多,因为以往温总理做报告都得到12点,或者超过12点。这次到11点钟左右就结束了,李克强总理的语速是比较慢的,这是他的一个特点,2个小时左右报告就结束了,说明报告比较简短。另外,报告当中有很多妙语连珠和振奋人心的言论。  [2014-03-08 15:21]

[主持人]回到报告本身来说,你觉得这次的报告有哪些特点呢? [2014-03-08 15:21]

[蔡继明]一样的。所以你可以作为人大代表就是身临其境,无论是总理的音容笑貌,还是代表们现场的互动,掌声,都身临其境,感受就会更深。 [2014-03-08 15:20]

[主持人]那岂不是委员跟我们的待遇是一样的,我们也看屏幕。 [2014-03-08 15:20]

[蔡继明]差别就在于直接面对的是总理,在楼上离的远一点,有的时候楼上列席的委员通常都跑到几个大厅里面去,比如上海厅、广东厅,只能从电视里面看。跑到大厅里面,坐着沙发比较舒服,还有服务人员倒茶水。但是人大代表就不行了,人大代表都得堂堂正正的坐在人民大会堂。  [2014-03-08 15:19]

[主持人]差别在哪呢? [2014-03-08 15:18]

[蔡继明]在现场听政府工作报告和我以前作为政协委员在楼上列席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2014-03-08 15:18]

[主持人]上午听了这个工作报告之后有什么感受吗? [2014-03-08 15:17]

[蔡继明]没有。  [2014-03-08 15:16]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2014年央广网两会特别报道,我是可心。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蔡教授欢迎您作客我们的节目。蔡教授今天辛苦了。 [2014-03-08 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