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3月8日1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将组织中国人大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国际在线、央视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广播网、光明网、法制网和中国日报网等12家网站,联合举办主题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网络访谈。届时,将邀请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忠、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鲁贵卿、上海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3名全国人大代表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届时央广网将进行同步直播,敬请关注! [2014-03-07 17:08]
[简介]王均金,男,1969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1989年在湖南做生意。1991年起担任温州天龙包机实业有限公司经理;1993年担任温州天龙包机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4年担任温州均瑶天龙包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1995年担任均瑶集团副总裁和均瑶集团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2002年担任均瑶集团副董事长、总裁。2004年成为均瑶集团董事长。 [2014-03-07 17:08]
[简介]鲁贵卿,男,1958年1月22日生,汉族,河南省长葛市人。毕业于广东社科院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2年12月至2007年9月任中建五局局长、党委副书记,2007年9月起任中建五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2014-03-07 17:09]
[简介]刘明忠,男,1959年1月出生,重庆大学77级材料专业,工学硕士。现任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新兴铸管股份公司董事长,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03-07 17:10]
[崔文良]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为了讨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关问题,我们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三位全国人大代表,就这一主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参会的三位全国人大代表,他们分别是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忠先生,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鲁贵卿先生,上海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先生。 [2014-03-08 19:08]
[崔文良]好,欢迎三位代表,现在访谈开始,首先由中国人大网网友提出问题。 [2014-03-08 19:27]
[中国人大网]谢谢,中国人大网网友[阳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请三位企业家代表谈谈你们如何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如何看待“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014-03-08 19:28]
[刘明忠]各位媒体朋友,我先回答一下问题,对这个混合所有制经济,我觉得关键在于现代企业制度下怎么完善制度,就是让集中的权力分散化,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际上我认为是加快市场化进程,加快市场化进程从三个方面第一个体制机制的市场化,第二个人的市场化,第三个资源的市场化,体制机制的市场化就是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特别在机制上真正建立我们各级人员的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人员能进能出的机制,这个机制必须按照市场去运转。第二,个人的市场化,人的市场化必须要公开向社会招聘,走国际化的道路,就是企业要成为国际化公司必须要国际化,不仅人才要市场化,而且待遇要市场化。第三个,资源的市场化。资源的市场化这一方面要吸收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资金方面的优势,也要吸收我们民资企业市场快速反应和创新意识强的这一方面。这一方面我体会了,加快了市场化的进程,就是加快了发展我们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样中国的经济才能实现又好又快。我暂且回答这么多。 [2014-03-08 19:29]
[鲁贵卿]我对这个问题是这么看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了。在这个过程中,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都发展上升了一定的阶段了,但是呢,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实现这种融合以后,会对中国经济有更加上升的台阶。生物学里边有一个叫杂交优势,国有企业有对国有企业产生的背景特质,民营企业有民营企业产生的背景特质,如果合在一块对生产力、生产要素一定会起到作用。另外呢,混合是一个途径,我感觉最终的目的是增加各种经济所有制活力,增加活力是关键,增加活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的法人制度是关键,所以我感觉理解,混合是为了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和提高决策效率和优势,如果这个理解到位了,我想这个完全是可以做的更好一些,我是这么理解的。 [2014-03-08 19:29]
[崔文良]好,王代表,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2014-03-08 19:30]
[王均金]我也谈几句,我认为这个总理工作报告是落实三中全会的精神,混合所有制我的理解是提质增效。我们做民营企业,我们都希望国企越做越好,为什么?它是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这么一个体系,所以我觉得从民营企业更希望这个效益好,大家会把这个蛋糕做大,蛋糕做大,大家都会受益。 [2014-03-08 19:30]
[崔文良]从三位代表回答确实可以看到经济发展混合制经济是不断壮大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根基的重要任务。下面请央视网的网友提出问题。 [2014-03-08 19:31]
[央视网]央视网网友[开放的春天]:作为私营企业主,我很关心这次改革的动向。如果放开民营资本进入国有垄断行业,民营资本的股权有没有上限限制,另外对民营企业的进入门槛有没有具体要求?一些小微企业有没有可能分到一杯羹? [2014-03-08 19:31]
[鲁贵卿]刚才这个问题实际上跟第二个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第二个问题是国有经济控股。我觉得这两个问题讲的不一定自己要控制,当然入市的时候有一些担心,民营企业我到你这儿来我占小股分,你另外还有一个门槛的事,设不设门槛,我占小股我能不能说了算,我的资产安不安全,这个是正常的,但是我相信在这方面就是谁大谁就应该让一点,就是谁的胸怀更宽一点,这样可能更好一点。民营企业你熟悉的领域那你就可以多做一点,如果是这个民营企业不太熟悉的,你愿意跟着少干点,不要老想进来就想分,应该是促进发展把蛋糕做大,你虽然占的股份少,但是最终大。我感觉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也不要老想着控大,这样可能会好一点,就是实事求是,不要事先设杠杠,这个可能是比较好的做法。 [2014-03-08 19:32]
[崔文良]好,王代表,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2014-03-08 21:53]
[王均金]我也谈几句,我认为这个总理工作报告是落实三中全会的精神,混合所有制我的理解是提质增效。我们做民营企业,我们都希望国企越做越好,为什么?它是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这么一个体系,所以我觉得从民营企业更希望这个效益好,大家会把这个蛋糕做大,蛋糕做大,大家都会受益。 [2014-03-08 21:54]
[崔文良]从三位代表回答确实可以看到经济发展混合制经济是不断壮大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根基的重要任务。下面请中国网的网友提出问题。 [2014-03-08 21:55]
[中国网]中国网网友“旭青”问:请问三位代表,中央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会不会影响国有经济的控股地位?有些人认为实行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不能低于多少,有些人认为国有企业没有必要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就可以了,对于这一问题,各位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2014-03-08 21:55]
[刘明忠]表面上看,这个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进来,这并不意味着混合所有制影响国有经济,相反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还将进一步放大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假如说我是百分之百的国有融资大,我一千个亿,我占50%我就可以放大到两千亿,我占三分之一就放大三千亿,要解决我们中国企业,资本多了,我就在技术创新上、市场创新上走出一条路子,真正发挥我们国有民营各方面的优势,尽快要推向国际上去,真正成为国际化企业,这路子我觉得混合经济可能达到这一点。对于网友提出的混合所有制控股的问题,我觉得具体实施中还要根据具体行业、企业的情况分类,不能搞一刀切,这方面我觉得我们有关部门已经有了基本的思路,大概对于极少数关系到国家安全的企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可国有独资,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矿产资源的企业,可保持国有绝对控股,对于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果敢企业,可保卫国有相对控股。其他的我觉得是全面放开,这是我最后理解的。 [2014-03-08 21:55]
[鲁贵卿]关于这个问题提的还是谁混合谁,这个大家想的比较多一点。我个人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我们要有一种胸怀,因为现在世界一体化了,我们加入WTO了,这个世界经济是开放型经济,我们国有企业、国有资本也开放了,应该商业化运作、市场化运作,不一定非要一定控股,一定要控多少,老想着控。实际上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它已经是一个社会化的企业了,这个人就是一个胃,就吃这么多东西,他占有资源多了,他这就是社会化的东西了。那我们国有企业也不要老想控,如果适合,如果这个民营资本占大股份,它能有利于经济发展,那我们就敞开胸怀。如果国有占的控股有利,那也是控股的关系,这个我感觉还是最终把发展提高效率、提高生产,不要一开始就盯着谁占多少股份,这样就显得太小气了,应该胸怀大一点、宽一点,这样对经济的发展就有好处,这样就会达到克强总结讲的,提高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我是这么理解的,谢谢! [2014-03-08 21:56]
[崔文良]请央视网提出网友的问题。 [2014-03-08 21:56]
[央视网]央视网网友“开放的春天”问:作为私营企业主,我很关心这次改革的动向。如果放开民营资本进入国有垄断行业,民营资本的股权有没有上限限制,另外对民营企业的进入门槛有没有具体要求?一些小微企业有没有可能分到一杯羹?谢谢! [2014-03-08 21:57]
[鲁贵卿]刚才这个问题实际上跟第二个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第二个问题是国有企业经济控股,实际这个问题是民营企业怎么去分一杯羹,我觉得这两个问题讲的不一定自己要控制,当然入市的时候有一些担心,民营企业我到你这儿来我占小部分,你另外还有一个门槛的事,设不设门槛,我占小股我能不能说了算,我的资产安不安全,这个是正常的,但是我相信在这方面就是谁为大谁让一点,就是谁的胸怀更宽一点,这样可能更好一点。民营企业你这个熟悉的领域那你就可以多做一点,如果是这个民营企业不太熟悉的,你愿意跟着少干点,不要老想进来就想分,应该是促进发展把蛋糕做大,你虽然占的股份少,但是最终大,我感觉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也不要老想着控大,这样可能会好一点,就是实事求是,哪一个属于该怎么样,这个市场化怎么做怎么做,不要事先设杠杆,这个可能是比较好的做法。 [2014-03-08 21:57]
[王均金]因这里面讲小微企业要不要分一杯羹,实际上小微企业你要看自己的特点,因为国有企业混合的话你太小你进去也不利,这是一个。第二个如果你有一些技术领先的你混进去的,那么你有带来价值,我觉得也是可以参与。但是小微企业如果长大了还能够参与,所以总之还是有机会。 [2014-03-08 21:57]
[国际在线]国际在线网友“明天会更好吗”问: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当中,有的地方因为出现改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请问作为国有企业的代表,会不会担心发展混合所有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2014-03-08 21:58]
[刘明忠]对于少数企业由于操作不透明,监管不到位的原因出现过一些国有资产在改制中流失的问题,但这一轮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过程中,国务院国资委已经成立了十年多的时间,这几年借鉴了过去改制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环境下操作,制定了操作规范,产权登记、资产评估、公司章程,规范产权流转等等这一方面的制度,强化公开了透明。现在我们把资产要处理出去,我们都要去挂牌,按照国家评定的结果。这样防止公开透明、防止了资产阶级,我认为只要过程透明、监管到位,就不会出现国有资产流失,这种大家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我们现在这个企业里头有37个混合所有制的企业,我们的经验和做法就是确保按照国资委的要求,在明晰产权关系,做好产权中介,完善公司章程,强化资产评估,规范产权,流转和加强监管等几个方面建章立制,工作做到公开透明,没有出现因为改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这方面我觉得把制度健全,这一块就是能防止,我回答这么多。 [2014-03-08 21:58]
[鲁贵卿]我举个小例子,说明我们刘总讲的是对的。前天一个设计院,设计院已经改制了,有35%的产权需要交易,就是转让出去。开始谈的时候,为这个价格来回议论,国有资产能不能流失,民营企业我不能吃亏,最后怎么办?就上交易平台。我们原来交易平台上,一竞争这个价格就出来了。原来我们计划三十几万,因为是小设计院,只有三十几万,结果一交易最后一举牌一竞争到了123万,我感觉这样国有资产并没有流失,你只要公开公平透明,市场化交易就不会流失。如果有暗箱操作这就可能有流失。我想这个环节要保证这个过程中公开透明,我觉得还是能够保障的。 [2014-03-08 21:59]
[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网网友“北方狼”提问:混合所有制经济相比单纯的国有资本、非公有资本尤娜些具体的优势与长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会不会有禁区? [2014-03-08 21:59]
[刘明忠]谢谢!我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觉得混合所有制的优势在三个方面,一是规范了企业的法定治理,由于股权多样化是让你决策你不是一个股东说了算,我们有引进了政策就防止了一个人说了算,我觉得混合所有制这一点可能更好的起到了这个作用。第二个提高决策质量和增长质量的方面,我觉着是在风险控制方面,在治理决策机制层面成为了真正的市场,就是通过国资民资在股本上的压力。但是在决策智慧贯彻运营风险管控效应四个方面可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这种情况。第三个我觉着在合理效力方面,有力的增国企的活力,这方面我们新兴计划十年就可以实行,我们的收入增长30%,利润增长20%,资产也增长20%了,这个保值增值也是在20%,这个起到了这个作用。我们有两个上市公司,两个上市公司大体上占80%的资产,80%的人员,关于发展所有制经济会不会有贡献,在5号上午总理的政府报告里头,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蓝图做出了新的勾画,指出了方向,按照总理在报告中的表述,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开发2014年将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些投资项目,我觉得2014年中国经济一定会活力迸发,生机盎然,我就先说这么多。 [2014-03-08 22:00]
[王均金]我补充两句,非公有制资本有哪些优势长处,实际上混合所有制以后,非公有资本它确实有一些灵活和效率,那么对可能会更快一点,这个是我们做的过程中有体会,所以这两个机制混合好以后呢,应该说是会一加一要大于三的效益,要大于二,最好大于三,所以我觉得混合好应该说对整个的国有企业保值增值的这个推进还是有好处的。 [2014-03-08 22:00]
[人民网]人民网网友“四等奖”问:中国经济发展,房地产今年的火爆,是架空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是举步维艰。请问,各位代表对目前这一状况怎样看待?能否给中小实体企业一些具体的建议? [2014-03-08 22:00]
[鲁贵卿]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比较普遍性的问题。随着现在中国的发展,我感觉这届政府认识到这个问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讨论了。如果说对中小实体企业提个什么建议的话,我个人在国有企业工作这么多年,但是中小企业没接触。我感觉中小企业还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自己观察的领域去坚持做,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如果说你来回转换就是思想问题,本来往南山头的,觉得北山头不错又回到北山头,结果两个山头都没得到,我感觉每个企业都会遇到困难。这个时候经济政策正在往好的方面运转,你坚持按照你熟悉的行业,一定会度过难关。 [2014-03-08 22:01]
[王均金]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确实一直都有它的困难,但是中小企业发展我觉得你要根据每个时期,它也要不断有创新的能力,适应的能力,它要与时俱进,因为现在很多行业也受到各种情况冲击,那么你如果受到了一些冲击你还是抱着原来的也不行。所以我觉得还要找出路,也不能够一直不动,你等死肯定不行,总是要想办法。 [2014-03-08 22:01]
[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网网友“傲视天下”问:有一些民企提出对于混合所有制并不感冒,认为虽然民企能够通过混合所有而获得之前无法获得的种种资源,但也有顾虑和担忧。请王均金代表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014-03-08 22:02]
[王均金]这讲实话,民营企业的声音也不同。我是没有顾虑的,但是我们身边的人有顾虑,混合所有制哪怕是国企也有相对控股的,那么民营企业比方是第二大股东的他也担心。有决策机制各方面,还是国企说了算,自己股权参与了但不参与完,这个顾虑是有的,但是我觉得现在这个思路,这个时期不是以前的时期,现在是中央三中全会精神整个就是发展混合所有制,所以这个时期国企也好,民企也好,思路应该都在变。我觉得大家都要有一个双赢的这种思维,国企既要定下来做混合,也要尊重民营企业思路思想,要把民营企业好的东西融进来,那么民营企业也不能抱着说我进去做第二大股东,我就要说了算,我要作主,那这样呢这个事情肯定是搞不好的。所以大家都要有一种这个互相包容,求大同存小异,然后以企业发展、以企业的这个效率效益价值增长为核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这样的一个逻辑下就能做的好。所以很多顾虑,以前的顾虑不要放在现在去想,现在大势就是大家要混合,可能明天也有国企混合我们,后天可能我们混合国企,这以后是个双向的,不是单向的,所以这是一个机制。 [2014-03-08 22:02]
[新华网]新华网网友“不死鸟狂笑天”问:请各位结合自身的感受谈一下,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后,国企、民企、外资三方谁最受益,能否为我们解释一下? [2014-03-08 22:02]
[刘明忠]我觉得混合所有制经济一定是共同经济,同甘共苦,最大受益是中国经济。某个钢厂,34年没出钢,民营企业重组它就出钢了,为了实现新的跨越,这个民营企业它找新兴际华来合作。合作后,在钢铁板块上市公司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各项钢铁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们去年钢铁在宝钢沙钢利润在前三位,但是产能不大,六七百万。进行第二次重组,引起了我们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大家以智慧化解矛盾,靠成果赢得股东的信任和支持,很快发挥了混合效应。两年前,实际上金科(音)实现二次重组前,2006年增长了21倍,双方共同分享收益,税收对当地贡献非常大,所以最大的收益是国家和全体职工,我们这些职工没有一个闹事的,我们这些少数民族为大家做工作,谁也不闹,就是发展成果很好,我的体会是这样的。 [2014-03-08 22:03]
[鲁贵卿]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后,大家能不能得到好处,谁能得到好处,这里面牵扯到刚才的一个问题,它的杂交优势,它的生产创造力。实际上国有企业有国有企业的优势,国有企业比如它在管理上、人才上、技术上,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包括文化、包括企业的凝聚力,都还是有成绩的。但是它时间比较长,比如官僚体系、决策效益比较低甚至等等还有一些机制上比较落后,效益比较低的问题。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发展比较快,他的市场敏感度比较强,决策效益比较高,决策比较简洁。为什么叫杂交,这两个企业和了以后,它的效益率高,但是大家一定有这个胸怀,你谈的时候,这两个怎么样把优势互补,实现了合作共赢。如果你两个不能实现优势互补,现在民营企业里面发展,很多从国有企业挖,挖了有高薪出来,混合所有制这些年都可以用,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它也需要一些人才,他下面国有企业有不少人,这两个结合,就资本和人,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要素,再加上资本的结合,一定会实现共赢,就是共同做大蛋糕,然后大家都会分更多,但谁更多一些,这个我感觉次要一些,但是每个人都会得到收益,我起个名叫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完就共有,就大家共同所有了,就不是国有或者民有,共有就是最大化,这是最好的途径。 [2014-03-08 22:03]
[王均金]我相信如果混合的好呢,受益是非常多的。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是社会经济细胞,如果混合得好国企会更强、更健康,社会受益。第二个混合得好,可能员工收入也会增长,效益好了奖金就会多加。民企本来就是参与混合,多一些投资机会、投资方向,所以我想混合所有制混合得好,它会实现多赢,可以做到相得益彰。 [2014-03-08 22:04]
[中国广播网]中国广播网网友“优享生活”提问:国企和民企有很大的差别,管理模式不同,自由度也不同,这样混合起来,民营企业可能很不适应,那么民营企业该怎么应对这场机遇和挑战。 [2014-03-08 22:04]
[王均金]国企民企有很大的差异,国有企业有很多优势,它的人才是比较多的,应该这么说,国有企业它的系统性还是比较强,民营企业灵活性比较快,决策效益快。所以这里面就是说文化可能是不同的,不同以后文化怎么融合,我觉得这是很关键的。关键是以企业发展为导向,如果混合得好,企业发展为导向,大家就可能所有问题很容易达到共识,他的目标是一致的,没有一个企业混合后不希望,哪个股东都希望把企业搞砸了。所以股东大方向一致了,要实现目标那更没得说,所以这方面我觉得倒没什么问题。倒是民营企业机遇确实很多,因为现在民营企业,你看三中全会后面包括总理报告也讲,给民营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个时候民营企业自身要做好,自身能力有没有,能不能抓住这一步的机遇,自身的心态能不能调整好。民营企业要多做努力,怎么去沟通、怎么去交流,使很多东西达成共识,使你的目标能落地,我觉得这方面也很重要。所以挑战肯定是有的,只要混合,磨合期肯定有成本的,但是如果心态好,我相信这一块磨合的好,应该还是有很多的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 [2014-03-08 22:04]
[光明网]光明网网友“世纪末之诗”问:要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步伐,摆在政府面前的难题是什么,又该如何解决,谢谢! [2014-03-08 22:05]
[刘明忠]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企民企改革无疑要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赢。从政府角度,一是政府要创造公平、公正的经济环境。二是更好、更大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和效益,三是政府要制定产业政策,我就回答这么多。 [2014-03-08 22:05]
[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网网友“喝豆浆吃油条”问:国企改革势在必行,请问在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进程中,国企要做出什么样的改革和应对呢?可以举例说明吗? [2014-03-08 22:06]
[鲁贵卿]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企业、国有资本一直在改革过程中,只有在这次中央提出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国有基本、国有企业,投身到改革发展中。用现在刚刚提出来,现成的例子发展的非常好,这个也有一些,但是在探索过程中。举个例子的话,我刚才举我们自己的例子,我们中建五局从事建筑行业,应该是2003年10来年时间,应该是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由于改革带来的这种活力。大家原来一提起国企都有很多垢病,大家认为人浮于事,裙带关系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当时2003年的时候,机制改革上就是提出来我们这三句话,人员能进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现在中央也在抓这个事,实际上这种例子,实际上我们从2003年就开始做,我们人员能进能出,当时我们五局2002年底我们16000人,在岗职工是4800人,离退休职工5600人,下岗职工是5500人。当然到现在为止,我们通过这些年的人员能进能出,有出去了6000人,除了离退休以外的出去6000人,条件我们把欠的钱完善。6000人解除劳动合同,又进来15000人,现在我们除了离退休职工是15000人,平均年龄32岁,有78%的是大专以上学历的学生,这个人员就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员能进能出,作为国有企业是完全可以做得到,我们十年前就能做,我相信现在也能做。还有干部能上能下,我们中层干部是205个,我们现在不叫副局级行政级别,我们下边原来叫处级我们现在不说,中层干部有205人,但这些年我们提职免职是900多人,每年都会有上百人调动,并且每年我们定的中层干部必须有8%要下来,我们不叫淘汰,我们用了个词叫末位换岗,通过这种机制,但是必须强制分布,你干得好,你的业绩好,通过上级对你的考核,你的业绩考核,下层对你的考绩,中层对你的考绩,全部考核完,并且12年了,每年都是这样的。另外我们的收入能增能减,因为我们是完全竞争性的一个企业,没有各种垄断,所以收入增长取决于两个方面,你的业绩是不是好,业绩好你的收入就可以上来,随着你的责任的加大,你的收入会高,就这两个方面。这样实现我们全局平均职工的员工收入,连续十年,每年年均增长21.94%,但是这是个平均值。在这方面我感觉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我们这12年都是这么做的,并且效果非常好,我们原来的经营规模只有20个亿,现在2013年合同规模是1335,营业收入是628亿,利润原来是连年亏损,去年我们盈利是25个亿,应该说我们这个方面实现了新生,靠的就是机制改革。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这可以做的,并且十年前就在做,我们是可以做好的,做好了企业可以发展,我想这个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这次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民营机制再进行一次优化,就说杂交优势,我相信这还会更进一步发展。通过混合所有制再把法人治理结构和我们现在做的不好的地方,我们再把它完善一次,那各位生产力的发展是必然的,我想这也是回答的一个问题。 [2014-03-08 22:06]
[刘明忠]我完全同意鲁总刚才的发言,一个是法人,二是机制,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这个一定要兑现,这样才能迸发。 [2014-03-08 22:06]
[法制网]法制网网友“马年吉祥”问:请刘明忠代表谈一谈中国央企(过企)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过程中如何在体现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同时让企业保持经营的活力。 [2014-03-08 22:07]
[刘明忠]中央企业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过程中,既要保持公有制为主体,还要保持经营活力,这个关键要在体制机制上下工夫,实际上企业搞的好坏,我觉得所有制没有关系,我们现在四个板块,80%的资产,80%的资源,这两个上市公司在股市上表现都非常好,同时我们有37家企业进入了混合所有制,这样三级企业总数基本在30%。这十年,我们从一个亏损企业走到世界500强,我觉得就是体制机制上,第一个就是国资委在搞董事会试点,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董事会试点,前年我给大家汇报的,一个解决了董事长一个人说了算,外部董事大于内部董事,这时候我们的决策基本上外部董事不同意的,一票否决,基本就不能过。之所以我们这几年56个项目实现的项目没有出现失误的,同时外部董事还起中间和后期的督导作用,这就说真正地实现了授权有章,也能放手干,这个就是在经营体制上的。我们以市场为导向,有成本费用中心作为主导。这方面把五个体系,责任体系、指标体系、跟踪体系、性价体系、考核体系,第三个就是要建立机制上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出,这方面国资委用心十年中,刚开始考核四个指标,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的收入,资金的流转,当时做大,现在做强做好,把收入取消,我们根据国资委的要求,我们也进行哪是个短板我们就确定我们的指标,这个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我们有一个数字大体上,我们2013年以来,我们企业领导人员调整了144人,占领导班子总人口的30%多,其中提职96人,免职的42人,2006年到2012年,三级以上的领导班子有107人业绩考核突出得到提拔,90人降职和免职,我们是定的这个原则。第一个是经济指标,经济指标达不到60%,给你10万块钱你拿到5万多你就自动下台,下台以后你一下到底细,你当了总经理、当了副总,不是说一级降一级这样的,这样就起到大家人人都要压力,这是在考核上一定要兑现的。通过考核,激发了大家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国际创新方面,我们现在根据经济效益的办法,解决生态环境,这个总书记在2月份视察我们北京市的时候,为解决雾霾污染天气,前面两句话,一个严控燃煤、一个严控汽车,汽车占雾霾大概22%左右,我们现在研发了柴油、天然气重卡车,重卡车占22%到70%,达到两个效果,第一个环境保护的效果,第二个是经济效应,改一台车多少,发动机六七万,一年可以得12万,我这次提建议也是这个建议,我们全国把这个路子走开,节省8000个亿的利润,有2000个亿的税收,要通过考核激发大家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组织架构的创新来迸发我们各类人类的活力,我就讲这么多。 [2014-03-08 22:07]
[崔文良]今天晚上三位代表围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回答了网友14个问题,我们今天网络访谈就到这里,非常感谢三位代表做客十二届二次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再见! [2014-03-08 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