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巴人故里、中国气都……拥有丰富资源的四川达州如何克服“减贫难”与“返贫易”等现实矛盾?“一户一策”的精准帮扶怎样从理论落实到实践?今晚21点,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达州市委书记包惠做客中央台,畅谈达州的脱贫攻坚。[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包惠说,达州市是劳务输出大市,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80万人,不少人员在外务工积累了经验、技术、资金,包括人脉,这些人在外打拼多年,渴望回归故土、返乡创业。[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包惠认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首先要正确处理好“输血”与“造血”的关系。“输血”解决基本保障问题,“造血”解决长期发展问题。“扶贫扶到根子上”。[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包惠表示,达州的脱贫攻坚工作到了决战的阶段,也是啃硬骨头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输血”与“造血”的关系。“输血”解决基本保障问题,“造血”解决长期发展问题。[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包惠认为,群众要“真脱贫”,党委政府、党员干部就要“真扶贫”。但是,解开贫困枷锁,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说到达州扶贫的思路,包惠表示,中央这一轮的扶贫工作,突出的就是精准。达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脱贫攻坚统揽县域经济和“三农”工作全局,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旅游局副局长郑学炳在“两会”提案中指出,四川拥有众多高品位旅游资源,而全省50%以上的世界级、国家级旅游资源分布在藏区。以发展藏区特色旅游为抓手,是解决藏区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主力军。[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春暖花开,巴渠大地处处柳绿花红,人们竞相寻找踏青郊游的好去处。渠县万花谷的百万株郁金香吸引着游人的目光。而这鲜花盛开的背后,是一个高管成花农、荒山变花海的创业故事。 [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精细、高品质服务供给短缺,很多还是停留在单一的“吃”和“游”,没有有效地挖掘文化内涵。而且,对于民族地区来说,旅游服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性还需要加强。 [点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