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4中国应急广播大会 > 2014中国应急广播大会_应急广播_直播 > 文字摘要

孙健:气象信息与应急广播

2014-09-28 10:23:00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2014中国应急广播大会”9月16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孙健出席大会并做了主题为《气象信息与应急广播》的发言。

  以下为孙健主任在大会上的发言:

  今天非常高兴受到大会的邀请,来这里介绍国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有关情况。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建立国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二是怎么建立这个系统;三是介绍一下建设和应用的有关情况。

  2008年5月2日,汶川地震的前十天,一个不太强的热带风暴袭击了缅甸,造成了13.8万人的死亡。为什么?缺少预警信息,缺少应急响应。我们国家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灾害种类多、频发度高、损害较大。我国这些年里防灾减灾的成效是非常显著,死亡人数明显下降。但是每年还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比如2005年6月,黑龙江一场范围不大的降水造成了105名小学生死亡,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还是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预警发布、缺少应急响应所致。

  2012年华北一场特大暴雨,造成了北京、河北100多人死亡。一个现代传媒高度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一场降雨就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人们也不禁要问为什么?是缺少预警信息发布吗?是预警不及时吗?都不是。关键是缺少一个权威的、代表国家声音的机构和系统来对外发布信息。

  美国从50年代开始建立全国统一的预警发布系统,经过了50年的建设和运营不断完善。9·11事件发生,使得美国进一步认识到完善预警发布系统的极端重要性,因此,他们提出要建设综合公众预警发布系统。2006年又遇到了超强飓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使他们进一步反思如何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来发展这个系统。目前美国已经实现了将同一信息用多媒体的方式,在灾前、灾中、灾后提供给更多的人们。

  日本依托气象部门建立了基于手机小区广播的预警发布系统,在防灾减灾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欧洲现在正在探索建立欧洲的预警发布系统,选择了荷兰作为试点国家,他们已经把系统建成并成功运行。

  我们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就把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纳入了规划,并且提出了依托气象部门来建设。为什么要依托气象部门建设?国务院应急办在当初组织专家深入许多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调研,结果发现气象部门有着十分独特的优势。首先就是具有完备的全国上下一体化的业务系统,而且每天24小时在运行之中;其次具备多种的发布渠道,与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媒体建立了很好的业务联系。特别是和广电部门的合作非常广泛,我们电视上每天有3300套节目对社会公众发布;经广电总局批准还建有专门的气象频道——中国气象频道,现在已经发展到9700万用户;沿海建有三个海洋广播电台,覆盖了我国的沿海地区;另外,气象部门与三大移动运营商合作,每天为1.3亿手机用户提供短信服务,超过5千万用户下载使用气象服务客户端——中国天气通;在网络服务方面,建有中国天气网,在全国服务类网站中排名第一,在全球气象服务网站当中排名前三;在广大的农村建有21万的农村大喇叭,还有13万的电子显示屏。同时,在农村还有60万人的乡村信息员队伍,这支队伍在防灾减灾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基于这样的一个条件,决定依托气象部门建设国家预警发布系统。

  国家预警发布系统的建设是由国务院应急办牵头组织,气象部门承办,各个部门协同,社会媒体联动。我们组织专业团队进行系统设计。这个系统构架中,前端连接着应急指挥系统,横向包括25个部委,他们都具有面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的职能,纵向形成了从国家到省、地、县的一体化技术体系,后端连接的是信息传播系统,包括面向各级应急责任人的专用的通道,面向社会公众的应急广播体系、三大运营商绿色通道、互联网预警发布通道以及一些部门建立的专业发布通道等,基于这些渠道,同时向社会公众提供广泛的预警信息发布。

  这个系统2011年发改委正式批复建设,2012年完成了设计和技术开发,2013年完成了全部地市以上系统的建设和部署,从今年元月份开始,系统进行内部试运行。目前正在进行县一级的部署,计划在年底全部投入运行。

  工信部特别批准了全国统一的预警号码——12379,它发布的信息代表了我国最权威的预警信息发布。面向应急责任人的手机短信预警平台使用这个号码发布信息。三大运营商分别建立了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到目前为止,已有26个省实现了面向公众的全网发布,一旦有突发事件需要告知广大公众,这个省的相关区域的用户都会收到该条预警。

  目前,31个省都建立了广播电视预警专线,使得预警信息能够快速通过广电系统进行传播。另外通过微博、微信、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来进行发布,已经实现了多种手段的对接。

  运行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难点,现在正在推动建设。中国气象局和广电总局联合下发了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可以说,应急广播系统会成为预警信息传播的主渠道。我们和海洋、水利、交通、农业、林业、旅游等部门签订了预警信息联合发布的协议。当然各个部门预警信息的发布要掌握着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所以这个发布责任主体仍然是各个部门。各个省的预警发布系统边建设边发挥着作用,已经有18个省人民政府发布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比如,今年7月份“威马逊”台风席卷了南方几个省,相关省预警及时,传播广泛,政府部门应急体系有效运转,防范措施得力,公众主动参与,积极行动,大大降低了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我们历史上相似强度的台风做了对比分析,2006年的“桑美”造成了400多人的死亡,1990年的“杨希”造成了900多人的死亡,这次死亡人数则大为减少。特别是广东省,创造了无一人死亡的记录,堪称防台的典范。

  我最后想谈一下对应急广播系统的看法。气象部门和广电合作历史非常悠久。1980年7月1日,我们和央视开播了第一档天气预报的节目,当时的条件非常的简陋。1993年在央视上第一次出现了气象专业的主持人。1994年开始,全国各个省与广电部门合作,建立地方天气预报的制作系统。我们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合作历史更加悠久。1956年6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送天气预报,至今没有终止过一天,我们的紧密合作成为部门合作的典范。特别是最近10年,我们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广播为气象事业的发展还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现任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就是听着咱们的广播走进气象事业的。因为他在学生时代就通过听广播对气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当了中学气象哨的哨长,今天在领导着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

  应急广播系统正在快速建设之中,我认为应急广播系统将来在防灾减灾、预警信息传播方面会大有作为,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务院把应急广播网的建设纳入了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且提出国家预警信息的发布系统要与之进行有效的对接,同时要求预警发布系统与已经有的发布渠道和户外媒体也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对接。

  国家预警发布系统和国家应急广播系统都是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已经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已经实现了气象预警信息在各个节目当中的共享,同时也联合制定了系统对接方案和示范工作的方案,下一步还需要一些省加以配合。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会迅速地推进。我们愿意携手共进,服务民生,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编辑:徐芳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