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导语】:前所未有的空气污染不断挑战人们的承受底线,汽车尾气是不是罪魁祸首?在人们享受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当下,又该如何反思过往的经济增长模式?</p>

陈添PK徐和谊:雾霾主要来源之争

<p>  <strong>北京市环保局局长陈添: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主要来源</strong></p>
<p>  北京市市环保局局长陈添,在北京城市广播“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中公布了北京PM2.5最新源解析数据。从本地来源中解析,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比重超过三成,所占比重最多。 【<a href="http://news.cnr.cn/native/gd/201404/t20140416_515302481.shtml"><font color="#ff0000">详细</font></a>】</p>
<p>  <strong>北汽董事长徐和谊:汽车尾气不是雾霾的最主要污染源</strong></p>
<p>  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于4月8日-11日在海南博鳌召开,在“汽车业规模论的隐忧和出路”论坛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认为,汽车不是雾霾天气的最主要污染源,他认为,雾霾天气和当地的能源结构有关系,主要是燃煤,其次才是汽车。 【<a href="http://finance.cnr.cn/gundong/201404/t20140409_515252676.shtml"><font color="#ff0000">详细</font></a>】</p>

雾霾元凶陷入罗生门

<p>  除上述两种说法外,有关汽车尾气是否是雾霾最重要成因的讨论一直持续着。那么,机动车到底对雾霾有多大影响?研究业内存在两派观点。</p>
<p>  <strong>一派观点是:汽车尾气是雾霾天的元凶</strong></p>
<p>  复旦大学大气科学家庄国顺表示,机动车排放五毒俱全。黑碳等颗粒物是“天生”的PM2.5,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空气中二次反应变成PM2.5,行驶扬尘也是PM2.5的来源;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也不容忽视。将这些因素加起来,机动车对雾霾的贡献远远超过10%。</p>
<p>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2013年年初发生的北京雾霾,汽车尾气、燃煤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其中机动车尾气排放所占比例超过了50%,燃煤等居民化石燃料燃烧的气体排放也接近30%。此前的2011年12月,国家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也表示,环保部2011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的统计结果显示,机动车污染日益严重,已经是大气环境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之一。</p>
<p>  <strong>另一派观点是:汽车尾气并不是雾霾天的元凶</strong></p>
<p>  2013年2月6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关于我国中东部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几点意见》,认为机动车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非最主要因素,但将大范围雾霾天气的根源全面指向汽车尾气排放缺乏科学依据。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内燃机专家李理光认为,美国汽车保有量约为中国的两倍,但并没有严重的雾霾,说明汽车对于空气污染的影响不能只看汽车数量,还要看排放质量。 </p>
<p>  2013年年底,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仁健课题组的一份报告称,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其中汽车尾气所占比例不到4%。课题组研究人员表示,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成为北京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p>

汽车尾气并非雾霾的真正元凶

<p>  <strong>汽车尾气并非雾霾的根本来源</strong></p>
<p>  那么,汽车排放到底是不是PM2.5的元凶?该不该为雾霾承担主要责任呢?专家研究认为,机动车排放与汽车排放是两个概念。机动车包含了汽车、客车、货车、工程车等种类。有数据显示,机动车排放的PM2.5中的细微颗粒物约80%来自柴油车,这类排放不达标的车型才是雾霾的 “元凶”。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曾表示,虽然北京小汽车量很大,但实际排放中,公交车、大货车排放更大。一辆公交车的排放量相当于70辆小轿车,目前北京有两万辆公交车,就相当于每天有140万辆小轿车在排放。</p>
<p>  另外,油品质量不过关也是雾霾产生的根源之一。据统计,国内大部分地区供应的汽油为国Ⅲ标准,即含硫量不超过150ppm,车用柴油硫含量不得超过350ppm。但欧盟和日本已将汽油和柴油中的含硫量降至10ppm,美国是30ppm。因此,业内普遍的看法是,工业燃煤、建筑扬尘、油品质量不过关、机动车排放等因素都是雾霾的主要贡献者。私家汽车虽然也贡献了部分PM2.5,但不能独顶大罪。另一个可以佐证的例子是,2013年,在汽车保有量非常低的地区,如海南,拉萨等地方也出现了严重的雾霾。这说明,将雾霾元凶的帽子扣在汽车上其实是不合适的。</p>
<p>  <strong>私家车被雾霾套上“紧箍咒”</strong></p>
<p>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私家车并非雾霾的主要成因,但却成为了政府治理雾霾的重点对象——限行限购措施逐渐蔓延至各地。这些政策的出发点虽是降低污染,但最后却将“紧箍咒”套在了私家车身上。</p>
<p>  近年来为缓解交通拥堵,政府已采取限购、限行等措施;除西部及偏远地区外,汽车行业也已不再位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之内。如今雾霾天气袭来,汽车行业再次成为众矢之的,而这显然是压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道路上的又一块拦路重石。其实,这些政策的出发点原本是降低排放,但最后受政策限制最大的却是私家小汽车。显而易见,雾霾的成因有多种来源,如果将板子都打在汽车上,既不够科学,也不利于从源头上治理雾霾。</p>

认清雾霾产生的原因 应对雾霾

<p>  一直快速推进的中国城市,突然遭遇所谓的十面“霾”伏,其实并不奇怪,这也是中国近年来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必然结果。</p>
<p>  <strong>改造生产方式,更应改造生活方式</strong></p>
<p>  首先,从生产方式上看,工业是城市的命脉。工业化以巨大的资源和能源消费为基础,必然导致对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生态的严重透支和污染。世界各国的城市化都概莫能外。其次,从生活方式上看,城市是天生的消费主义者。在迅速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生活方式的都市化,是导致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严重透支的另一主要原因。</p>
<p>  在应对城市雾霾的挑战时,目前全球主要的治理模式有三:一是以美国为代表,重点限制机动车及电厂污染,这是从改造生产方式入手。二是以日本为代表,整合中央和地方的力量携手治理污染,属于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三是以欧洲为代表,对高排污汽车征收重税,初步涉及到了城市生活方式,但也存在着治标而不治本的问题。从总体上看,这些做法可以统称为“改造生产方式”,而未能深入到“改造生活方式”。</p>
<p>  <strong>应对雾霾需要“整体性治理”</strong></p>
<p>  雾霾的治理,涉及从生产到生活方式的转型、涉及从经济到文化观念的变革,它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环保一家的事情。面对问题,坚定决心并着手解决,无疑能让公众更有信心、更多参与、更加支持。但城市雾霾的成因十分复杂,特殊气象、汽车尾气、燃煤供暖、秸秆焚烧甚至是居民炒菜做饭,都有“嫌疑”。这正说明雾霾只是“脸上的表象”,背后有着“肌体的病灶”。无论从其历史看——长期粗放发展的积弊,从其规模看——各地近两年来集中爆发,还是从其影响看——每个人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治理雾霾都呼唤更为宏观的视野。</p>

【结语】:其实雾霾天气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治理信心,有关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