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5平安回家·温暖过年 > 新春走基层 > 独家报道
【新春走基层】聚焦城市“漂”一族
2015-02-28 14:36:00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Leona,27岁,北师大博士在读,来自新疆)
Q: 从什么时候开始离家?
A: 我从15岁就离家,开始读寄宿学校。去过中国很多大城市,大学在广州,硕博在北京,可以说人生一半时间都在外面“漂”。
Q:作为“漂”一族,“归属感”于你是什么样子的?
A:归属感于我分很多种,像大城市给你的归属感,社会群体给你的归属感,婚姻给你的归属感、工作给你的归属感等等。这是种精神需求吧,对人来说非常重要。包括认同感、舒适感、依赖感、等等吧,但是个人认为生活在当今的环境下,很多精神需求是被物质生活绑架了,譬如北京的高房价就无法给与我归属感。
Q:在外的12年,最深刻意识到归属感缺失的是什么时刻?
A:我家曾经有过很困难的阶段,当时家里没有可以让一家人团圆过节的房子,所以爸妈去了奶奶家过年,我去姐姐单位宿舍过年。虽然我一直告诉自己要懂事不让父母操心,但是年三十晚上我还是怎么也管不住眼泪,后来我爸妈就下定决心,不管以后多难,一定要全家一起过年。
Q:作为“第三类人”的女博士,如何看待大龄女青年的婚姻?
A:女性到了适婚的年纪会有家庭带来的压力,我在这方面是个理想主义者,认为爱情是婚姻必须的基础。可惜还没遇到对的人,说没有压力是假的,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压力不是社会舆论和家庭,我害怕的是自己禁不住这些压力而做出妥协。
Q:单身的状态会有归属感的缺失么?理想中最让自己舒适有归属的状态?
A:如果抛开这个社会舆论的大环境,我倒是觉得一个人没什么不好。从成为女博士那一刻身边就有各种善意及恶意的调侃,让我一度陷入恐慌:我读博士为了充实自己,怎么就变成了降低自身价值的赔钱买卖?不过现在克服了那些心理,一个人的生活很充实,也可以过的很有归属。理想的状态就是和家人生活在一个城市,有着不一定好但是却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婚姻,收入中等但精神世界充实。
Q:你如何看待大城市“漂”一族缺乏归属感这个问题?
A: 与其说是大家不重视自己内心需求不如说这个社会太残酷让大家没那么多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当一个人衣食住行都有很大压力的话,他就没时间去顾及自己精神需求。其实国内很多二三线城市带给人的归属感、幸福感是高于北上广的,所以这也是我选择毕业回家的原因。
编辑:刘明霄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