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专题 > 大国工匠 匠心筑梦 > 栏目条

央广网

职业教育助推“大国工匠”脱颖而出

2016-04-27 15:52:00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为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机器人代替人工的需求,铸造更多大国工匠,为制造业强国打造坚实基础,中国急需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但是,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短,起点低,现在我国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体现在体制不顺、思想障碍、经费不足、办学能力差诸方面。

  问题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长期存在偏差

  受中国传统“精英教育”的影响,社会上存在文凭崇拜,认为上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文凭才是王道,普遍存在着“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对职业教育和一线技术工人认识有偏差,认为职教毕业生"低人一等"。表现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与学历挂钩,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要求本科和研究生学历,造成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而不愿上技工院校。在很多家长看来,考高中,上大学,就会有体面的工作,而考中职,毕业后当个蓝领技工丢人现眼。他们“宁要三千块的办公室白领女婿,不要月薪上万元的高级技工儿子”。

  问题二中职毕业生升学渠道不畅

  近年来,高考考生数量连创新低,高招录取率山东已达88.95%,连创新高。如今,考生和家长的要求已经不仅是上大学,而是上“好大学”。虽然上中职也不影响考大学,但专门为中职学校设计的本科很少,研究生几乎没有。由于中职与高一级教育衔接不畅,“上升通道”狭窄,造成中职学生上升通道出现“断头路”,导致职业教育毕业生上升空间有限,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社会地位不高,上职校一般被认为是农村困难学生中高考失败者的无奈选择。受此影响,有的考生在中考时往往非普通高中不上,考不上高中宁肯读“初四”,也不愿上中职,造成职业学校招生困难重重。

  问题三职业学校缺乏时代特色

  目前,职业院校定位不清,专业设置仿照大学,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中、高职专业课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造成教育资源和学习时间的浪费。学校领导的职业教育观念陈旧,不思变革,课程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时代特色,课程和教材内容不能较好地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相对落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强。部分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单一,专业及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不适应,职业学校不能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差,职业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职业院校毕业生学的专业到企业用不上,企业需要的专业,又没有毕业生。

  出路一,转变观念,鼓励大批“大国工匠”脱颖而出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我国“人口红利”即将耗尽,人才结构性矛盾越发突出,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从德国、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任何一个走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都以大量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中国现在最急需的是什么教育?是职业教育;中国应该大发展的是什么教育?是职业教育;中国目前最难办的是什么教育?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目前中国最急需、最应该大力发展的教育。建议将职业教育发展成为国家总体战略,升为国家意志。国家要像“国家最高科技奖”、“长江学者计划”一样,设立高级技能人才大奖,承认大国工匠在劳动价值和社会创造中的主体地位,并在工作福利、职务晋升乃至整个社会上营造尊重工匠的氛围。增加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影响力、公信力和含金量,加大对“大国工匠”的精神物质表彰力度,弘扬“大国工匠”英雄典型,提高“大国工匠”待遇,以各种技能比赛作为“赛马”平台,促进“大国工匠”脱颖而出,为中国振兴培养大批大国工匠。形成全民重视技能人才的社会风气,对高级技能人才以实实际际的入户、购房等政策奖励,提升其职业荣誉感,鼓励媒体应该多关注和报道蓝领阶层的生活,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创作和拍摄反应蓝领阶层生活的作品。

  建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负责,搭建起职工技术技能晋升认证的考核渠道,确保职工在提升技术技能等级上平台方便、渠道畅通。健全以社会化鉴定、企业内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使之有兴趣且较为方便地不断提升技术技能等级。加快职业资格立法工作,由国家认证的技术技能等级,务必在全社会得到认可,任何组织不得以各种理由无视技术工人的技术技能认证,工资晋升和普通技术职称同等对待。应给职校学生更多的出路和机会,公务员考试中给予一定的名额,在城市户口政策中适当考虑技能分数等。只有这样才能让职业教育实现良性发展,成为助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腾飞的不竭动力。

  出路二,中高等职教育融合,中高职本科研究生“有效对接”

  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化,高等职业学院与中等职业学校协调发展,中职对接高职院、校、地“三方联动”,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三链合一”, 是职教改革的重点。在职教育融合改革中,探索实行“以院带校”、“小学院、大学校”“附中分校”的中高职教育上下游对接的教育集团模式,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使我国的职业教育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等、中等、高等相互衔接的协调发展体系。

  在中高职分段培养方面,建议中高职院校可酌情分配中职学生第三年的学习地点,开展“2+3”、“2.5+2.5”模式试点,并鼓励学校试办五年一贯制大专、“3+3”和“3+2”中高职教育、“3+4”中职+应用型本科教育、对口单招升学衔接教育、中外合作职业教育,试行“2+3+4”分段贯通培养模式,即学生在中职阶段学2年,高职阶段学3年,转段进入本科院校学习2年,研究生考核合格后,在研究阶段学习2年,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天坤国际职业教育产业集团,通过战略合作、资源整合、模式创新,现已投资职业院校10多所,多种模式办学1000多所,下一步准备与劳联集团合作,打造现代职教创新立交桥,建立由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相互沟通的现代教育体系。努力缔造一个基于020教育平台的国际化知名上市公司,值得各地鉴戒和学习。

  出路三,校企合作,实现职教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只有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体制机制,才能让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无缝”对接。职教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实行“职业学校+实训基地+企业”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要提高校企合作内涵和层次,以立法的形式规范校企合作,从保障职校学生在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校企向广泛深入领域开展。

  “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学生能力、技能素质和职业素养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建议采取引企入校、进企办学、订单培养等形式,开展订单式培养、岗前培训、招工培训等,鼓励职业教育学生参与企业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校企双方“零距离”合作。要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学标准,采用“项目+任务+案例”的体例,改革编写校企合作教材,有效打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最后一公里”。

  职业教育要有吸引力,最根本的就是要让职校学生就业有保障,收入算可观,工作较体面,升学有路径。学生上学签了订单,毕业后找到体面工作,才能极大职业教育活力,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健康发展。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坚持就业导向和实践能力培养,只有满足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发展与技术进步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才能输送适合各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才能源源不断地释放“人才红利”。

  出路四,推广德国“双元制”做法,加快职业教育改革

  “双元制”,为德国培养了数不清的高素质技术工人,被认为是德国制造业长盛不衰的“秘密武器”。中国要鉴戒德国“双元制”做法,实施“双元制”本土化探索,创设 “定岗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建议在每年高考录取新生报到后,企业要深入学院选人、学生在企业选岗,学院与企业、企业与学生签订三方定岗培养协议,使学生一入学就形成“学生兼学徒”的双身份意识。在职业教育“双元制”改革中,建议坚持院校对接区域改革,通过职业教育驱动区域经济增长坚持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布局对接改革,合理地调整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坚持与企业的需求对接改革,加强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建设;坚持优势专业对接优势资源改革,促成职校内部优势的生成与保持;坚持基地平台对接新兴产业改革,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双元制”改革教学中,企业要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制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凸显“学校+企业”的双主体地位,要建立“教师+培训师”的双师资队伍、“学校+实训工厂”的双学习场所、“毕业证书+技能证书”的双能力证书制度,使“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培养目标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始终保持职业训练的实景感。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政策保障及激励机制,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鼓励职业院校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建立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双师型”教师适当倾斜。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增强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要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充实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强化实训要求,着重开展“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就业率的进一步提升。

  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只有紧扣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脉搏,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努力探索“城乡联动”“院地联动”“院校联动”“校企联动”的新型发展模式,才能走入我国职业教育的康庄大道,促使我国大批“大国工匠”脱颖而出。

编辑:刘格非

关键词:工匠;顶岗实习;中职学生;应用型本科;实践能力培养;对口单招;五年一贯制;中职学校;高职教育;学生能力

说两句

相关阅读

首届十大“贵州工匠”评选揭晓

贵州省总工会消息:经过4个多月自下而上层层推荐、评选,首届十大“贵州工匠”新鲜出炉。十大“贵州工匠”均为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研发等工作,具有工艺专长、掌握高超技能。

2016-11-15 14:08:00

黄山:发扬徽商工匠精神 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黄山:发扬徽商工匠精神 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徽州自古以来就是培养能工巧匠的沃土,“家财万贯,不如薄艺在身”就是徽州古代人的生活哲学。徽州自古以来就是培养能工巧匠的沃土,“家财万贯,不如薄艺在身”就是徽州古代人的生活哲学。

2016-10-10 14:36:00

大国工匠|手上绝活 他们诠释什么技能才能被称作“手艺” 2016-

大国工匠|手上绝活 他们诠释什么技能才能被称作“手艺” 2016-,他这里减少一微米的变形,能缩小火箭几公里的轨道误差;靠手触摸,安装缝隙控制在一根头发的五十分之一;蒙上眼睛,方寸之间也能插接百条线路。在航天科技集团九院的车间里,铣工李峰正在工作,尽管此刻属于加班加点赶工,但他的每一个动作依然是从容不迫的。

2016-10-07 14:47: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